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绿道”理念来源于并成功运用在很多欧美发达国家。绿道作为一种线形绿色开敞空间,其更好地保护和利用自然、历史文化资源,并为城乡居民提供更充足的游憩和交往空间。绿道的规划与建设己然成为世界城市建设的一种新的发展趋势。沈阳市在城市绿道建设热潮的带动下开展了大规模规划建设活动,力求打造沈阳的“健康绿道慢行系统”。在如此大规模的规划建设背景下,国内外已就关于绿道和可达性两方面开展了较为深入的理论研究,并积累了较为成熟的实践经验。然而,可达性由行为以及心理两个层面的可达性构成。行为可达性是关键性构成单元,亦是当前大部分的探讨重点。但是在心理可达性层面的探讨并不多,契合度是其重要的表现依据,它是一个区域能否被大众接纳,同时和心理方面的预期之间存在密切关系,上述预期能够展现大众自身具体的心理可达性。因此,本文在现有理论与实践基础上,以沈阳已建成的环城水系绿道的基础上,完善再建作为研究案例,通过对使用者的行为和心理可达性分析研究,提出沈阳环城水系绿道空间规划设计目标;并基于该目标确立城市绿道空间的设计要素及其影响因素;继而结合国外优秀案例的经验启示以及对沈阳环城绿道空间的规划实践分析研究,在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多个层面探求沈阳环城水系绿道设计原则及策略。本文的研究目的是通过现有的绿道在沈阳实地调查和计算机辅助分析,建立的理论体系和评价模型,对其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为了客观全面的反映绿道景观环境、基础设施、服务质量和安全四个方面人们的心理和生理的满意度,探究城市绿道系统的综合利用效率,本文把建立心理可达性评价体系作为研究的重点课题,以绿道的心理可达性评价研究为主,以行为可达性分析作为辅助,得出结论。使绿道建设能同时满足心理和行为两方面的可达性,希望能为沈阳的绿道建设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促进绿道规划更合理、更人性化。本文研究构建了城市绿道CVM评价方法,分析了可达性理论框架,为今后沈阳百里环城水系绿道建设提供大量的指导意见,且有利于CVM评价方法在我国城市绿道规划建设中的广泛应用,积累理论研究成果。同时,将其在实际应用价值中的定量评价方法应用到城市绿道建设、城市绿地规划设计中,为城市绿地建设提供参考和新思路。利用定量以及定性等方面的探讨解析,获得了下述结论:(1)绿道的可达性、交通较好,但只具有基本绿化向公众提供服务的功能,但仍有部分道路没有充分融入人们的日常休闲生活中,使用绿道有一些不利因素。(2)调查问卷分析排序为景观环境>安全>基础设施>服务设施。(3)百里环城水系绿道在安全和基础设施建设中的现实状况与人们的心理期望与偏好的契合度不高,而景观建设及服务质量方面的契合度相对较高。(4)本次评价所够建的评价体系运用人们城市绿地系统的需求性评价及城市绿地建设合理性评价体系中是完全可行的,能够有效的表达出绿道的实际交通可达性水平及人们的心理需求期望值与现实的契合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