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岩隧道失稳塌方过程位移场演化规律及特征分析

来源 :长安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haoyu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我国新时代经济发展的推动下,公路隧道的建设发展也越来越快。同时在隧道建设中出现越来越多的软弱围岩隧道,软岩隧道工程中由于围岩自身强度低、稳定性差,在隧道开挖施工过程中对围岩位移场的演化规律不明确,常常会导致塌方事故。围岩位移场是判断隧道稳定性的一个直观的评价指标,探究软岩隧道失稳塌方过程围岩位移场的演化规律及特征对隧道工程的安全施工及预警都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依托我国西北某软岩公路隧道,采用理论分析、现场监测、数据分析及数值模拟等综合研究方法,对软岩隧道失稳塌方中围岩位移的演化规律及特征进行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和成果如下:(1)分析总结软岩隧道失稳塌方过程围岩失稳的位移形式以及影响位移的因素,探讨了两种围岩位移场计算方法:一是基于边界条件结合Schwarz交替法和柯西积分法对双洞隧道围岩位移场理论计算;二是通过光滑函数组合对围岩不连续位移场进行计算求解。(2)选取五个典型监测断面对围岩位移进行实时监控,对监测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得到净空收敛和拱部沉降时态曲线,通过分析监测结果和时态曲线,对隧道围岩破坏过程中围岩位移场变化特征归纳总结,得到了隧道围岩位移场的最不利位置,以此来揭示软岩隧道失稳塌方前围岩位移场的演化规律及特征。(3)利用3DEC离散元软件,采用三台阶七步法开挖分别模拟两种支护参数下的隧道,一是原支护参数不能满足支护要求时,模拟分析隧道失稳塌方中拱部沉降和净空收敛的位移规律及特征,从而揭示软岩隧道在失稳塌方过程中围岩各个阶段位移场的演化规律及特征,并对隧道失稳塌方带来的一系列灾害做出预警。二是基于修正后的参数对隧道开挖支护进行模拟,得到的隧道围岩位移变化规律与实际工程相符,进一步验证了支护参数对于隧道稳定的重要性。
其他文献
近年来,因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造成筑路原材料枯竭,为了可持续发展,工程上将粉碎、筛分后的建筑垃圾再生料应用于路基施工。因此,建筑垃圾再生料进场后如何快速检测、快速有效应用尤为重要。目前,对建筑垃圾再生料的检测分为收料检测和材料性能检测,收料检测是对体积方量和外观进行检测,体积方量检测根据材料重量推算,外观检测依赖于现场人员;性能检测是对动态变形模量和压实度等性能参数进行检测,存在着检测“滞后”问题。
近年来随着国家战略规划的颁布和实施,大量黄土重大工程相继施行,诱发了一系列黄土地质灾害,如填方开裂,路基损毁等,对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产生了巨大的威胁。而此类灾害难以预测与防治的重要原因之一是缺乏黄土地质信息原位探测手段。因此,本文研发了一款黄土地质信息原位探测机器人,用于孔内深部地质信息探测,为揭示水-土-人多因素作用下复杂结构黄土边坡的强度变化规律、劣化过程及互馈致灾机理提供试验研究平台。首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