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应用CT灌注成像方法(computed tomography perfusion imaging, CTPI)观察高血压脑出血(hypertensive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HICH)血肿周围脑组织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探讨其影响因素,寻找变化规律,以求为脑出血患者个体救治及预后评估提供有价值的信息。方法对10例采用内科保守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病人进行前瞻性研究,于出血的急性期行CT平扫和CT灌注成像检查,定量测量血肿中心、血肿边缘1cm内组织、血肿边缘1cm外区域组织、皮质组织感兴趣区(region of interest, ROI)及对侧镜像区以获取脑血流量(cerebral blood flow, CBF)图、脑血容量(cerebral blood volume, CBV)图、平均通过时间(mean transit time, MTT)图及达峰时间(time to peak, TTP)及血肿大小,比较各ROI的CBF、CBV、MTT、TTP,分析影响CBF的相关因素。结果所有患者的CBF、CBV、MTT和TTP参数图从血肿中心到外周色差大体呈阶梯样分布:①血肿中心区灌注缺损最明显;②血肿周围水肿带内为血流量降低区,降低程度由内向外逐渐减轻,内侧灌注降低明显;外侧灌注降低较轻,CBF和CBV明显降低(P<0.05),MTT和TTP延长。将患侧与健侧所有CT灌注值行Wilcoxon检验比较,患侧所测CBF比健侧CBF明显降低(P<0.05);患侧所测CBV比健侧CBV减少(P<0.05);患侧所测MTT比健侧MTT明显延长(P<0.05);患侧所测TTP比健侧TTP延长(P<0.05)。在控制血压影响后,血肿量与血肿周围CBF下降程度的相关系数r=-0.304,概率值P=0.427>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故两者未见明显相关性。结论在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急性期,血肿周围存在着低灌注区域,这种低灌注状态提示脑出血后继发性脑损伤的发生,血流灌注越小,说明继发性脑损伤越严重,将会影响血肿周围组织损伤的恢复,预示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将受影响。应用CT灌注成像可清晰地显示出血肿周围异常的脑血流动力学变化,并且较精确的检测相关数据,可以作为临床观察的一条重要指标,对治疗方案选择、治疗效果及预后的评估有重要的参考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