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于情绪和记忆之间的关系,在语言学、心理学、认知科学等相关领域已有大量研究佐证。其中,关于情感性词汇记忆与检索的研究,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情绪性词汇意指词汇中包含了情感因素的词汇。与“高兴”,“生气”,“伤心”等词面上即刻表达情绪的词汇不同,它们在词义中隐含了情感状态,如“圣诞节”、“巧克力”、“考试”等。在已有的研究中,大都基于被试对母语情绪性词汇的判断开展研究,而对二语习得者二语情绪性词汇判断的研究,近几年才开始出现。尽管有相关研究证明二语习得者对习得语中的情绪性词汇的认知与记忆,与其母语中的情绪性词汇表现出了相同的认知和记忆趋势,但是,在国外针对母语是汉语,二语是英语的习得者,相应的研究并不多见。在国内,已有的研究仅也仅局限于母语为汉语的被试对情绪性词汇的认知与记忆。因此,本论文基于已有的理论研究框架,拟探讨母语为汉语,二语为英语的习得者对英语情感性词汇的认知与记忆。具体讲,本文将开展研究如下三个问题:(1)母语为汉语,二语为英语的习得者对英语情绪性词汇的判断与母语为英语的使用者是否一致?(2)如果研究问题一成立,母语为汉语,二语为英语的习得者对英语情绪性词汇的记忆与唤醒是否先于母语?(3)母语为汉语,二语为英语的习得者对英语情绪性词汇的记忆与唤醒在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中是否有差异?针对以上三个研究问题,本文采用问卷调查与记忆判断的研究范式,以江苏某高中的160名学生(已学完牛津英语9b)为被试,进行了数据的采集,并对采集到的数据应用SPSS进行了详细的数据分析。其结果表明:母语为汉语,二语为英语的习得者对英语情绪性词汇的判断与母语为英语的使用者一致;他们对英语情绪性词汇的储存与提取,明显优先于中性词汇;这种记忆的优先性同时存在与长时记忆与短时记忆中。中国存在着数量非常庞大的英语学习者以及英语教育工作者,本文开展的的研究,将对教材编写、提高英语学习效率等提供极有价值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