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雌核发育近交子一代草鱼(F1)肾组织及血细胞的初步研究

来源 :湖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rystalym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实验利用组织切片、光学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以及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对湘江流域普通草鱼群体与人工诱导雌核发育获得极体型雌核发育草鱼的子一代(F1)草鱼群体的肾组织结构、外周血细胞显微和超微结构、血细胞发生过程以及血液蛋白电泳等方面进行了观察、比较和分析。 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通过组织学的观察比较F1代草鱼与普通草鱼的肾组织结构,结果发现两者肾单位组成基本相同,都包括肾小体和肾小管。但结构上存在差异:普通草鱼肾小体直径为78μm,F1代草鱼的肾小体直径为92μm,比普通草鱼要发达,且F1代草鱼的肾小囊的囊腔较大;普通草鱼近曲小管管腔直径为8μm,F1代草鱼为12μm,比普通草鱼大。 2.用光学显微镜与电子显微镜对F1代草鱼和普通草鱼外周血细胞的大小、显微结构和超微结构进行了观察和比较。结果表明:在两者中都可以观察到红细胞、血栓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中性粒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都没有观察到嗜碱性粒细胞。两者细胞大小基本相同。两者也存在差异:F1代草鱼中观察到双核淋巴细胞、双核嗜中性粒细胞、浆细胞,在普通草鱼中未观察到。 3.用光学显微镜对F1代草鱼的肾脏和脾脏中的血细胞发生过程进行了初步的观察。结果表明:血细胞的发育大致经过3个阶段:原始阶段、幼稚阶段和成熟阶段。 4.利用蛋白质电泳技术对F1代草鱼和普通草鱼的血液蛋白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两者血红蛋白都分离出3条谱带,基本上没有差异;两者血清蛋白存在明显差异,普通草鱼分离出23条谱带,F1代草鱼分离出21条,相对缺少2种分子量较小的蛋白。 以上结果表明:F1代草鱼较普通草鱼肾小体更发达,说明F1代草鱼生长代谢功能可能更加旺盛;F1代草鱼血液中具有更丰富的血细胞组成,说明F1代草鱼具有较强的免疫抗病能力,验证了两种草鱼的对比养殖结果。
其他文献
丙型肝炎病毒(HCV)为单股正链RNA病毒,感染了全世界约1.7亿人,可导致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等严重的肝脏疾病。以往的报道已经证实IFN-λs能够在体外抑制HCV的复制,但是关于
近年来,单点探测计算成像以其新颖的成像机制成为了光学成像领域一个全新的研究方向,它以压缩传感理论为基础,利用单像素探测器采集场景光的线性测量值,根据调制光的关联特性来重
假高粱[Sorghum halepense(L.)Pers]是世界十大恶性杂草之一,被我国列为进境植物危险性有害生物。它有多个近似种,如黑高粱(S.almum)、光高粱(S.nitidum)、拟高粱(S.propinqu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