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隐性课程对学生信息素养的影响研究

来源 :西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gelas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1世纪全球进入信息化时代。信息技术重构着社会生产关系和生产力,覆盖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现代人已经离不开信息技术。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技术与教育结合日益紧密,创生出一个全新的数字化学习环境。在此环境中形成了很多“数字土著”,他们一定程度上掌握了信息技术应用的基本技能和知识,但也存在着“网瘾”“沉迷游戏”等计算机使用不当问题。因此,世界各国重视中小学信息素养的培养与评估,设计了与之对应的教育体系。我国也开始有步骤地展开信息技术教育,将中学生的信息素养作为素质教育的核心要素。2016年6月教育部颁布《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要着力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养成数字化学习习惯。目前我国中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途径不足。初中信息技术课程课时量少,实践课程更少,不能有效提升学生信息素养。因此,要解决信息化教学内容的多样性要求与实然状态下课时严重不足等问题之间的矛盾,就需要依赖于整个教育体系开展持续的、多方面的信息化教育,隐性课程正是为解决目前存在于信息技术教育中的矛盾而提出的一种重要途径。《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中强调注重信息技术与教育的全面深度融合,将隐性课程与信息化结合是一种创新的研究,既应势而生,又符合教育培养人的基本规律。因此,本研究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采用2016年西部某市5个区和2个县的105所中学学科素养监测数据,将信息技术隐性课程分为各学科教学中信息技术手段的使用、学生使用计算机自学两种方式,学生信息素养分为信息技术基础知识、信息意识、信息技能三个维度。首先,描述分析学生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隐性课程的现状,并得到个人、家庭背景变量等协变量,接着,运用倾向得分匹配法,分析信息技术隐性课程对学生信息素养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控制个人、家庭背景变量和选择性偏误后,信息技术隐性课程对学生信息素养有正向显著影响。其中,各科目教学中使用信息技术比未使用信息技术将学生信息素养水平提高11.8%,使用计算机自学比未使用计算机自学的学生信息素养水平提高31.4%。然后,选择西部S校的个案实例进一步进行检验,通过历史智慧共享教学、数学学习电子反馈教学、学生使用信息技术自主完成项目制研究这些隐性课程形式,发现学生信息素养在过程中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通过实证及案例研究,进而提出从隐性课程视角提高学生信息素养的建议。即:第一,在课内优化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整合的路径,各学科教师在教学中需将信息技术基本理论、相关技术与课程教学融为一体,抓住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有效结合点,将晦涩难懂的内容形象化,有效地突破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达到师生信息素养共生发展的共同体。第二,扩充信息技术课外活动的内容与形式,使学生有更多机会使用计算机信息手段。将信息技术与学校社团活动有效地联合,鼓励师生共同参与竞赛活动和跨学科的创客等研究性学习,强调师生利用计算机完成项目合作学习,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实效性,逐步整体提高学生信息素养。第三,完善学校信息资源配置,创建面向课程整合与应用的新型教师培训模式,提升教师的信息素养,提高资源配置使用效率,改善信息技术隐性课程的环境。
其他文献
建国之初的"百花文学",以其思想的深度、艺术的魅力和创新的精神,为中国当代文学史留下了早期青春的记忆,而它对于官僚政治的批判、对于美好爱情的追寻、对于人的生存困境的
目的:通过加强人工流产规范化管理与高危人工流产怀孕原因及相关因素的调查分析,努力保障人工流产手术安全有效和广大育龄妇女生殖健康。方法:随机选择2005年7月~2006年6月,
对棉织物天然染料苏木直接染色织物采用环氧交联剂固色的工艺进行了研究,分析了浸渍、焙烘和汽蒸三种固色工艺的主要影响因素,优选了工艺条件,结果表明经固色处理后得色量显
目的:探讨硬膜外自控镇痛应用于剖宫产术后镇痛效果及其护理方法。方法:在该院随机抽取剖宫产120例。其一般情况无显著性差异,分为镇痛组和对照组。镇痛组采用硬膜外自控镇痛
刘秉忠(1216—1274),为有元一代名臣,其《藏春词》在金元之际的词史上具有典型的代表意义,是研究中国词史发展不可或缺的一环。它上承金源北宗词派,明显地表现出“清”、“雄
常规管理是经常性的规章制度的管理。通过制定校规实施管理是学生管理的基本手段,对于维护正常的教学秩序,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促进学生的社会化起着重要的作
针对并行工程的产品开发新流程,设计了相应的跨部门团队组织结构,细化了PDT参考要素,建立了相应的支持协同环境,包括软、硬环境两个方面。并结合PATAC保险杠注塑模具开发创新
中国戏曲有八百多年的历史。在《中国戏曲通史》这本著作中,为我们展现了三百多个剧种。介绍了闻名的传统剧目对中国戏曲史的发展和经验总结也无可厚非,以它的理论观念为支撑
在建筑施工过程中,控制各种主要材料的损耗率不仅能有效地控制施工成本,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建筑垃圾的产生,减轻对周围环境的损害,积极响应我国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
清朝,是由一个少数民族建立起来的中国历史上的最后一个封建王朝,虽在清初期,统治者为缓和民族矛盾也采取了一系列有利于社会安定之秩序,但在其政权更迭之中所引发的社会动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