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居住建筑配置新风系统正在成为一个重要选项,以保证室内人员对一定的舒适度和卫生的要求,居住建筑新风系统的节能成为一个必须重视的问题。中国幅员辽阔,地域气候差异大,位于不同气候区的居住建筑的新风负荷的特性差异明显,需要从时间域和空间域的维度审视居住建筑新风热回收的潜力、技术途径及效果。本文基于其气象数据,采用模拟分析的研究方法,建立数学模型,数值分析了我国Ⅰ-Ⅳ4类气候区中8座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居住建筑配置新风系统正在成为一个重要选项,以保证室内人员对一定的舒适度和卫生的要求,居住建筑新风系统的节能成为一个必须重视的问题。中国幅员辽阔,地域气候差异大,位于不同气候区的居住建筑的新风负荷的特性差异明显,需要从时间域和空间域的维度审视居住建筑新风热回收的潜力、技术途径及效果。本文基于其气象数据,采用模拟分析的研究方法,建立数学模型,数值分析了我国Ⅰ-Ⅳ4类气候区中8座典型城市在不同季节新风负荷与建筑各分项负荷的关系、新风系统的能耗特性和使用新风热回收技术的节能潜力。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结论如下:(1)我国Ⅰ-Ⅳ4类气候区中8座典型城市居住建筑新风负荷的时间分布规律研究。划分了更适宜热回收新风机组运行的时间范围,通过对不同季节内新风负荷和透明、非透明围护结构负荷的逐时计算,对比了新风负荷与透明、非透明围护结构负荷之间的关系,得到新风负荷对建筑整体负荷的影响,发现:供热季Ⅰ和Ⅱ气候区、供冷季Ⅲ和Ⅳ气候区新风负荷占比大,居住建筑新风负荷占建筑整体负荷达35%~69%,同比围护结构负荷比例达到46%~256%。(2)基于新风负荷的时间分布规律的居住建筑新风热回收潜力与方式研究。考虑实际情况可能对新风热回收产生的影响因素,建立了热回收新风机组在不同季节、不同运行工况下的净节能量模型,主要包括各典型城市热回收新风机组的回收量、热回收芯体阻力耗电量、防霜耗电量,采用符合标准GB/T21087-2020《新风热回收机组》的机组参数,从而得到各典型城市在不同季节使用热回收新风机组的净节能量。发现:严寒、寒冷地区在供热季机组显热运行工况下净节能效果极佳,在供冷季无论显热或是全热运行工况,节能效果均差,夏热冬冷、夏热冬暖地区仅上海在供热季产生净节能量,而在供冷季受室外高含湿量影响,全热运行工况净节能量十分显著;热回收新风机组在严寒地区结霜现象严重,所以该气候区三座典型城市防霜电耗较高,对新风机组的节能产生一定影响;优化降低机组芯体阻力,可明显提升机组节能水平。(3)分析新风热回收技术在各典型气候区典型城市的适用性。研究进一步改进热回收新风机组运行控制的方法,通过在机组中安装旁通装置,可实现在仅开启机械通风的情况下降低热回收芯体阻力产生的电耗。研究结果显示,优化机组运行控制方法可显著降低机组全年耗电量,提升居住建筑新风系统的节能水平。
其他文献
压裂装备是石油化工行业能源生产过程中重要的开采设备之一,泵注系统是压裂装备作业的核心运转部位,其主要作用是将压裂液高压注入地下油层以提高原油开采率。压裂装备一般工作在野外,泵注系统工作载荷大、工况多,长时间运行下故障时有发生。故障若不能被及时发现,会引发事故并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因此,开展泵注系统故障诊断对提高压裂作业的安全性与经济性具有重要意义。泵注系统结构复杂,内部振源多,作业现场有较强的噪声,
自1980年以来,我国建筑行业规模总量越来越大,在我国GDP中的比重也在逐渐上升,但传统的建筑产品由于能耗过高,建筑行业成为急需转型升级的行业之一。被动式建筑起源于德国,其初衷就是为了使人们能够以较低的能耗水平来实现最佳的居住舒适度。被动式建筑通过运用各类节能材料和技术,可以实现建筑的超低能耗运行,而我国对被动式建筑的初步推广和发展自2007年才开始。由于被动式建筑的建造过程需要用到众多高新技术和
三重钢管屈曲约束支撑是一种由核芯管、外约束钢管和内约束钢管组合而成的消能减震装置。该支撑制作简单,无需混凝土灌装或利用螺栓进行多部件组合,有利于规模化生产,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与工程应用价值。当下关于三重钢管屈曲约束支撑的研究成果多来自于缩尺试验,试验对象普遍为核芯管大尺寸开孔的支撑构件,在核芯管小尺寸开孔和足尺试验方面的研究成果鲜见。因此,本文针对一种核芯管小尺寸开孔的三重钢管屈曲约束支撑进行了足
国家速滑馆采用目前世界体育馆中规模最大的单层双向正交大跨度马鞍形索网屋面。为适应索网结构的柔性变形,需要针对单元式屋面的构造体系、虹吸雨水系统、屋面下的管线变形补偿等技术展开试验研究,其中屋面雨水系统的运行状态是本文关注的重点。速滑馆屋面造型复杂,同时防水要求高,一旦出现渗漏,将造成巨大的影响和损失,因此对屋面的雨水系统提出了较高的设计要求。本研究通过多种软件的数值计算,对降雨事件发生时屋面雨水的
近年来,车辆基地作为城市轨道交通的配套设施,越来越多的车辆基地上盖综合利用工程得到开发,车辆基地及上盖建筑的功能也是日趋复杂。板地是车辆基地的顶板结构,主要承受来自上盖建筑的荷载。一旦发生火灾,板地的钢筋混凝土构件各项性能在温度变化的影响下而发生变化,其抗火性能受到影响,甚至会造成上层建筑建筑坍塌,不仅会给国家带来巨大损失,还会危及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因此有必要对其抗火性能进行研究。为保障车辆基地
近年,难降解有机污染物的控制成为水处理领域研究热点之一。基于过硫酸盐(PMS或PS)的高级氧化技术具有氧化性强、操作方便、无需外加能源等独特优势,引起研究者的广泛关注,类型丰富的非均相催化材料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其中,金属硫化物具有氧化还原性质和酸碱功能,可有效活化过硫酸盐降解有机污染物,但存在着催化活性有限、矿化效率不高及金属溶出等问题。为提升金属硫化物的催化活性和稳定性,本研究采用引入硫空位(S
车载视频影像是自动驾驶的基础数据,而针对车载视频对象的语义分割技术则直接影响着自动驾驶的水平。由于传统的语义分割方法需要人为进行逐帧手动分割,虽然精度会很高,但其庞大的工作量导致了无法应用于自动驾驶领域,而能快速响应的基于深度学习的视频对象语义分割方法往往精度不高。因此,本文以提升车载视频对象语义分割精度为出发点,设计出一种能快速进行高精度语义分割的语义分割网络模型,为日后将该模型实际应用到自动驾
中国老年人口基数庞大、老龄化进展速度快。2021年底,65岁及以上人口已超过总人口的14%,步入中度老龄社会阶段。老年人患慢性病比例高,对社区医疗服务的需求量增加。另一方面,人口少子化趋势亦不容忽视。国家提出应科学谋划“十四五”养老托育服务体系,对“全民享有所需要的健康服务,突出解决好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低收入人群等重点人群的健康问题,强化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此外,全球新型
当今,人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不再陌生,自我国落实《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以来,国内民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识进一步提高。专家学者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学科进行了丰富的挖掘与探索。非物质文化遗产类型多样、形式丰富、分布广泛,在国家法规政策扶持下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为后续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及支撑。非物质文化遗产产生于广大人民群众的长期生产生活之中,与大众息息相关,丰富的表达
城市绿色空间(UGS)作为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城市可持续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联合国可持续发展2030议程将向所有人普遍提供安全、包容、无障碍、绿色和公共的空间作为可持续发展目标11.7的指标。因此,监测城市绿色空间分布动态,可为实现2030可持续发展目标提供重要信息。对于城市绿色空间信息的获取来说,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是重要的技术手段。然而,受限于传统遥感解译平台硬软件的限制,实现长时间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