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干旱灾害是我国发生范围最广、频率最高和损失最严重的一种自然灾害。而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水资源又是农业的命脉,我国这种干旱灾害的频发,直接导致农业减产,食物短缺,更甚者将使土地资源退化、水资源耗竭和生态环境受到破坏等,制约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而传统的干旱灾害的危机管理方式已经不适用于当前的严峻形势,我们必须从被动抗旱向积极主动抗旱转变,进行干旱灾害风险评价和管理,通过这种干旱风险管理,可最大限度地减轻干旱对农业造成的损失和影响,从而确保粮食安全,对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目前我国对于农业干旱灾害的研究中,缺少针对农业专门化,特别是基于农作物生长的关键生物学阶段进行农业干旱灾害风险评估的研究,本文就以受农业干旱灾害影响严重的辽西北地区六个市为研究区,选取玉米这种农作物为研究对象,综合气象与气候学、自然地理学、灾害科学、作物生态学和自然灾害风险科学等多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充分考虑影响玉米干旱灾害动态风险的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基础上,利用AHP、加权综合评价法、自然灾害指数法建立玉米干旱灾害动态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及模型,通过选取典型干旱案例年,运用最优分割理论在综合考虑玉米产量损失的基础上来确定玉米不同生长阶段的干旱灾害风险阈值,借助GIS技术手段,通过空间分析、网格生成、数据展布等技术,对研究区内的玉米不同生长阶段的干旱灾害风险进行网格划分绘制区划图。这种基于网格尺度的干旱灾害风险区划,在空间尺度上比以行政区尺度为单位所得出的区划结果更精确更合理,科学性更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