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青藏高原地区是我国棘球蚴病的高度流行区,以县为单位的人棘球蚴病患病率范围为(2.38%,平均患病率为1.56%,特别是在藏区牧民中更为严重,患病率可高达2.55%。棘球蚴病给病人带来巨大痛苦,使其家庭承受沉重的经济负担,还对畜牧业生产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是导致我国西部农牧区群众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主要原因之一。本研究旨在通过文献研究、社区流行病学调查及随访、研究囊性肝包虫病的流行情况和地理分布,进一步探讨藏医治疗囊性肝包虫病的治疗及疗效。方法:本研究通过采访青海藏区藏医名老医生对肝包虫病的诊治及疗效、实地调查及分析青海各大藏医院对于囊性肝包虫病的诊治情况,本研究为回顾性,单中心研究,住院病例60例,根据年龄、分型、既往治疗等分层分析。1.纳入标准1.1符合囊性肝包虫藏西医诊断标准者;1.2于2016年1月至2019年11月期间在青海省藏医院住院且符合以上标准并接受治疗的囊性肝包虫病人;1.3于2016年1月至2019年11月期间在青海省藏医院住院且符合以上标准并接受治疗的囊性肝包虫病人。1.4排除标准合并泡性肝包虫、恶性肿瘤、严重肝、肾、造血系统、神经系统等原发性疾病者。对2016年1月至2019年11月期间在青海省藏医院住院接受治疗囊性肝包虫病人进行回顾性研究。整理、分析、总结、初选治疗囊性肝包虫的前十位优势藏药,并且观察手术+藏药治疗的疗程及延长时间,提出治疗肝包虫的新的学说,完善原有藏药治疗肝包虫理论。结果:手术是目前治疗肝包虫的首选方法,术前对肝脏储备功能进行科学的评估是手术的基础及保证。可是评价方法虽多,但始终没有一种方法能够做到全面、准确、有效。现代新生的三维重建及ICG实验能够在手术切除体积及肝细胞功能方面有效测定,也是目前临床上的一种发展趋势,但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术后复发是最难解决的问题,通常2-5年复发率80%以上。肝包虫在我国西部地区,尤其是在青海省南部及四川北部的藏区发病率很高,如能制定一套肝包虫术后或单纯藏药治疗的优势方案,并且初步为藏医药防治包虫病提供循证医学证据。对这部分人群生活质量的提高、生命的延长意义深远。故通过查阅文献及临床上藏医治疗囊性肝包虫病疗效的回顾性研究,摔选治疗囊性肝包虫的藏药中频率高且有效的前十位藏药;分析经典验方的组成、主治、用法、分析在这十味藏药方剂中出现频率最高的单个藏药的味、性、功效等研究藏药对于囊性肝包虫病的作用机制,对青海省藏医院住院治疗的60例囊性肝包虫病病例进行统计学统计及分析发现藏医治疗囊性肝包虫病的有效率达到91.5%,确定藏医治疗囊性肝包虫病具有显著的疗效、利用藏药治疗囊性肝包虫病有很广泛的应用前景,此外囊性肝包虫病在藏医中无统一称呼,本人查阅大量文献对囊性肝包虫病命名为“么德森”。结论:研究结果显现了藏医药治疗肝囊性包虫病的疗效,临床疗效结果表明,藏医药治疗包虫病确有现实的疗效和潜在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