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俄亚太海权意识探析(1895-1905)

来源 :吉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ving_tig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制海权的争夺,通常是以国家与国家间的纷争或是区域国家组织联盟间的纷争这两种类型为参与主体。中日甲午战后,“三国干涉还辽”事件为日俄两国间潜在的海域争夺埋下伏笔,国家间的海权意识进一步强化。这一时期以海军建制为外在表现的海权争夺实质上在甲午战前就已经初见端倪。但是,如若仔细分析,根据战后领海策略及日俄两国海防军备的对比,海权势力范围的划分已然发生了较大变化。19世纪末期,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无论是在经济层面或是政治层面,日俄两国在东亚海域的交流日益紧密。因此海权意识也随之兴盛起来,海域争夺无疑会导致同处于资本主义扩张阶段的两国发生军政冲突的可能性增加。无论是政策倾向亦或是军事配置,作为近代东亚范围内的强国,日俄两国注重发展此方势力的同时开始关注彼方。这一时期亚太地区范围内的殖民纷争问题频发,这不仅关系到殖民地分配问题本身,同时殖民地所携附属权益,尤其是沿海区域制海权的获得更是东亚资本主义大国争相角逐的利益根本。本文首先针对日本东亚制海权意识缘何强于俄国的多重原因进行分析,进而从两国海权意识的异同点切入,深度剖析自中日甲午战争到日俄战争两国的沿海防御战略及军备实力的阶段性发展特征,以日俄海域意识变迁为基点进行亚太地区领海权的研究。从区域视角来看,亚太海域对于近代日俄两国的经济及军事职能的维系作用不容忽视,因此以外向型殖民扩张为特征的近代日俄两国将亚太海域视为其重要的战略属地亦在情理之中。本文主要以亚太海域为主体展开宏观微观分析,并从区域国际政治关系角度对这一论点进行逆向解读。为更好理解这一时期日俄军备的战略部署及发展动态,仅对东亚海域及沿海各国军备建设的纵向体系架构进行把握仍远远不够,横向对比同一时期内的区域海权意识衍生与领海冲突本质及以战争形式为主体的极端性演进亦是必不可少。
其他文献
多年来,ABT生根粉系列在我区农村得到广泛推广应用.不论是用于林木的扦插繁殖、播种育苗、植物组织培养、苗木移栽、农作物、蔬菜、果树、药用植物和特种经济植物上,它都能使
【正】目前,中等职业学校普遍受到“招生难,就业难”的困扰。对于广西林业学校来说,这一问题同样突出。在这种形势下,服务学生就业,拉动学校招生,自然而然地成了学校领导和教
从人体运动链的视角观察人体功能动作的训练,分析讨论了功能动作训练中的动作代偿、弱链等问题;运用筋膜链的相关理论,对核心力量与稳定性在功能性训练中的作用,及开链-闭链
目的探讨厄洛替尼联合贝伐单抗对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免疫功能及血清肿瘤标志物的影响,分析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老年晚期NSCLC患者10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正> 我国从来是多民族的国家,辉煌的古代文化是居住在我国辽阔疆土上的各个民族共同缔造的。研究古代各族人民间文化交流融会的过程,是文化史的重要课题之一。长江下游安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