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锡矿资源的不断开采以及锡及其化合物的广泛应用,锡以各种途径进入土壤和地下水环境中,土壤重金属锡污染及有机-无机锡复合污染问题日益严峻。当前,针对锡及其化合物污染土壤的治理和修复方面的研究甚少,尤其是其中几乎未见有关Sn超积累植物筛选的系统研究报道。Sn超积累植物的临界含量至今在国际上尚未确定;与此同时,国际上至今尚未有关于发现Sn超积累植物的报道。鉴于此,本研究选取花卉植物作为筛选对象,设置不同浓度的Sn污染土壤和水体,通过土壤盆栽模拟试验和水培模拟筛选实验,研究花卉植物对土壤和水体中Sn污染物的耐性特征和积累特征,目的是筛选出对土壤中锡及其化合物具有强耐受性和富集能力的Sn超积累植物,探索Sn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机理。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在供试的73种花卉植物中,有25种植物表现了较强的耐Sn胁迫特性,植物的株高、地上部生物量和根部生物量在Sn污染条件下与对照相比未发生显著变化,植物未呈现明显地受毒害症状。(2)通过土壤盆栽试验和水培模拟实验共筛选出3种对Sn具有超积累特征的植物。在溶液培养条件下,藁本、桔梗和野古草对Sn污染具有较强的耐性,对Sn富集能力较强,达到了Sn超积累植物的临界含量标准,地上部转移系数大于1,满足了Sn超积累植物的基本特征,初步认为这3种植物是潜在的Sn超积累植物;在Sn超积累植物的盆栽确认试验中,尤其是在中高浓度Sn污染土壤中,藁本和桔梗在Sn污染土壤中未表现出较强的Sn富集和转运能力,这与在Sn污染水体中发现的规律有所不同。(3)无论是Sn污染土壤或水体,野古草在各个Sn浓度处理中地上部转移系数均大于1,其地上部Sn含量达到了Sn超积累植物所应该达到的临界含量标准(100mg kg-1),是普通植物在同一生长条件下的100倍,而且,野古草对Sn污染土壤或水体耐性很强,基本满足Sn超积累植物的基本特征,可认为野古草是Sn超积累植物。(4)其它对Sn污染土壤或水体耐性较强的植物如千叶蓍、荆芥、黑麦草、德国景天、落新妇、龙牙草、画眉草等对Sn积累能力也较强,且生物量较大,虽未达到Sn超积累植物的标准,但对修复Sn污染的水体或土壤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5) Sn (Ⅱ)在土壤中的吸附/解吸行为研究结果表明,Sn在受试土壤中的吸附和解吸过程能较好地用Langmuir方程拟合;与Sn在土壤中巨大的吸附容量相比,对应Sn的解吸能力是相当弱的;土壤中无机Sn的可移动性较弱,很难向地下水和土壤溶液中释放,然而由于Sn被大量吸附,仍然存在较高的生态风险;Sn在土壤中的吸附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包括高速吸附阶段、慢速吸附阶段及速率趋向于零的吸附平衡阶段;Sn从土壤中的解吸量随时间而增加,但对应的解吸速率则随时间而减小;初始pH值对Sn的吸附行为影响显著,Sn在偏中性土壤中吸附量最大,在酸性或碱性环境中的吸附量与之相比略低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