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表明,当第二语言学习者与目标语言国家的人交谈时,他们的语用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在面对面的跨文化交际中,语用能力的缺乏可能会造成理解障碍或语用错误,这也是熟练掌握语法但不能根据特定情况使用合适句子的主要原因。如果不能根据语用规则处理语言的话,说话人可能会被认为“不诚实”。因此语用知识是非常重要的。研究表明,为了避免语用错误,教授英语和编排教材时,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应该考虑在内。本研究旨在探索初中英语课本对学生语用能力培养的情况。以人民教育出版社的初中英语教材《Go for it!》(新目标)为研究对象。言语行为是语用很重要的一方面,因此本文主要研究了初中五本教材中的言语行为,主要探讨言语行为的数量、比重、分布情况和其呈现的方式。根据相关理论和以往的研究,本文设计了言语行为量表,表中呈现了32种最常见的言语行为。然后根据这个量表对教材中的言语行为进行编码,最后计算出数据。数据显示,第一册上中有1例言语行为,第一册下中有1例,第二册上中有8例,第二册下中有5例,第三册中有6例,共21例,涉及11种言语行为。不同的言语行为在书中出现的比重不同,如有关“提出建议”的比重为8.20﹪,有关“提出要求”的比重为6.56﹪。由于教材中涉及到的言语行为不及言语行为量表中所列出的常见32种言语行为的一半,教材编写者有必要增加初中英语教材中言语行为的比重,老师最好多注意书中出现的有关言语行为的信息,并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地增加些言语行为的例子。由于不同言语行为在书中的分布不均衡,教材编写者有必要系统合理地安排教材,例如,第一册上和第一册下中都仅有一例言语行为,所以最好在这两册书中再加些言语行为的例子。本文最后总结了初中教材中语用知识的呈现情况,为教材编写者提出了编写建议以及为一线教师提出了教学建议,旨在提高学生的语用意识和交际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