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快速工业化和城市化带来的经济增长和环境污染之间的矛盾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尤其在以自然资源开采和加工为主导产业的资源型城市中尤为突出。目前,中国的资源型城市数量多,分布广。自然资源耗竭,污染物排放高,严重阻碍了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同时,城市固体废物的数量不断增加,“垃圾围城”成为许多城市面临的严峻挑战。产业共生与城市共生为工业和区域经济发展带来的环境和生态挑战提供了一个新的解决方案。为了揭示产业共生与城市共生的绩效,本研究选取了永城市作为案例研究对象,它是一个典型的资源型城市,拥有很多能源密集型企业。在整合物质流分析、能值分析、生命周期评估和社会网络分析等多种方法的基础上,本研究对永城市产业共生和城市共生的综合绩效和网络结构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评估。首先构建一个基于物质流分析、碳足迹和能值分析的分析框架,全面评估永城市现有的和潜在的物质共生、能量共生和水共生活动的环境效益,低碳效益和生态效益,并比较不同共生活动的共生效率;其次基于生命周期方法评估共生活动对一次能源需求、温室效应、酸化、富营养化、人体毒性潜势等带来的影响;并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永城市共生网络的结构特征进行剖析;最后对以上研究的结果进行总结,并对研究过程中存在的不足进行展望。研究结果表明:(1)产业共生和城市共生能给城市带来显著的环境效益、低碳效益和生态效益。永城市共有29项现有的和10项潜在的产业共生与城市共生活动,实现了显著的资源解耦(包括节约2.37 Mt水泥熟料生产原料和1.07 Mt的煤炭,减少0.43 Mt城市固体废物),减排和5.53E+21 sej能值节约,极大地提高城市的可持续性。在共生效率方面,废钢回收利用(1.46 t CO2/t)的减排效率最高,炉渣/飞灰回收利用(1.52E+15 sej/t)的能值节约效率最高;(2)从生命周期视角来看,产业共生和城市共生能够显著地减少上下游的环境影响。永城市通过实施17条共生链(除有机肥生产原料替代)显著地降低了8种不利的环境影响,包括节约46,632.2 TJ的一次能源使用,减少2,675.9 kt温室气体,酸化,346.9 t PO43-eq富营养化,的颗粒物,4,575.5 t 1,4二氯苯(DCBeq)人体毒性潜势,呼吸无机物和臭氧形成潜势的影响;(3)永城市共生网络局部聚集水平相对较低,共生网络仍处于发展阶段。甲醇制造厂是该共生网络的核心,末端企业如养殖厂、手套厂、食品厂等网络中心性较小,应鼓励其积极参与共生。本研究为资源型城市产业共生和城市共生及其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此外永城市应当建立一个信息共享平台和采取经济手段来促进共生,并推动能源密集型产业的优化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