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蓝蜡缬艺术与西南木刻版画的关系

来源 :西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ss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历来对蓝缬的研究基本上是分门别类,罗列,搜集。从单一门类来看,如蓝蜡缬的图案似乎种类繁多,其实深入一点研究,就会发现,是有规律可循的。西南地区大多数蓝蜡缬是迁徙族群的人文历史内容的简要记载,有些内容甚至与中国上古神话片段相契合,含有一定的研究空间。据史证,早在汉代时西南地区少数民族就掌握了蜡染技术,到魏晋南北朝时,绞缬和夹缬工艺就已经成熟,而到隋唐,作为人们日常生活所需的染织工艺就已相当发达,宋代继续发展,明清时期在我国南方迅速普及。上千年的发展历程,足以证明蓝缬存在的必要,直到20世纪20年代,由于化学染料的运用,生产方式的改变,才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据《史记周本纪》正义云:黄帝生苗龙,苗龙生融吾,融吾生并明,并明生白犬。白犬有二,是为犬戎。由此可见,西南少数民族原本和汉族一样,也生活在黄河以南、长江中下游地域,与汉族曾经受到相同的文化影响,两者的文化亦有所交汇之处。所以,木刻在技术手法、形式和传播上同蓝缬都有很多相似之处,因而木刻受其影响,也在所难免。西南地区版画,这个以地域界定的版画创作集体,之前并没有人做过具体研究,但实际上确实具有创作共性。按地域因素划分,如北大荒套色版画,江苏水印版画,四川黑白木刻,云南套色版画等,本论文通过研究分析将具体指出西南版画群体创作共性。蓝缬中的蓝蜡缬与版画可说是同宗异族,制作流程同为画、以刀代笔、印,但最后版画从生活中剥离,成为独立的艺术门类,成为文化消费,而蓝蜡缬却仍然一直做为生产、生活的方式存在。其中原因,亦是值得研究。对西南木刻版画与蓝蜡缬的关系便是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其他文献
期刊
高一呼(1933—),出生于湖南益阳,是福建现当代画坛上具有代表性和影响力的油画艺术家和美术教育家,同时他也是福建油画艺术及美术教育近50年来发展进程的主要亲历者和实施者
期刊
中西方美术比较是我国艺术理论研究领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世界观与哲学体系不同,中西方绘画从选材、构图、绘画语言、表达意向上必然拥有各自独特的审美特色,在女性形象
钢琴作为乐器之王从1709年发明至今已经历了300多年的历史,而钢琴启蒙教材的发展历程从19世纪下半叶《拜厄钢琴基本教程》的出版开始,也经历了一个多世纪。这期间,各种类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