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嘉庆年间耕地石漠化空间格局重建研究

来源 :贵州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myzkmy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贵州是我国石漠化典型、面积最大的省份,石漠化一方面会诱发不同程度的灾害,生态环境被破坏,自然承载力降低;另一方面追溯石漠化的发展和历史成因研究又较为匮乏,尤其缺少对历史时期石漠化空间分布特征的探究,导致对石漠化的成因和发展机理研究不全面,增加了石漠化的预防和治理难度。针对上述问题,本文基于历史土地重建方法,结合地理信息科学技术运用“部分依赖法”构建历史时期石漠化空间重建模型。明末清初贵州地区已出现石漠化现象,且历史时期黔东北地区开发较早,坡耕地开垦造成的石漠化面积比重较大,故以1820年黔东北地区为研究对象,重建该地区耕地石漠化的数量和空间分布格局。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根据现代石漠化分布规律并结合区域实际情况,重建1820年耕地石漠化数量;(2)构建石漠化空间重建模型,重建2010年黔东北耕地石漠化空间格局,并与遥感解译结果进行误差分析,验证模型可行性;(3)重建1820年耕地石漠化空间格局。通过研究得到如下结论:(1)现代耕地石漠化的形成受自然基底及人为因素的共同作用,黔东北岩溶面积广布的山地环境及充沛的降水为该地区耕地石漠化的形成提供了自然条件,陡坡开垦、毁林开荒及高产作物的种植是耕地石漠化形成的人为因素,也是最主要的因素;历史时期黔东北地区开发较早,移民大量迁入、高产作物引进及毁林开荒等人类活动同自然因素共同作用,导致该地区耕地石漠化的形成;(2)基于历史土地重建方法及黔东北区域特点选取坡度、高程、降水、岩性、土壤粘砂比作为影响耕地石漠化的自然因子,距聚落距离、距道路距离、垦殖率作为影响耕地石漠化形成的人文因子,构建石漠化空间重建模型;(3)运用模型重建的2010年黔东北地区耕地石漠化空间格局同实际分布格局较为一致,可知模型可用于重建该区域耕地石漠化空间格局;各府重建结果相对误差有所差异,石阡府、思南府重建结果精度较高,而铜仁府、松桃厅重建结果精度相对较低;(4)1820年耕地石漠化空间格局表现为思南府中部、南部分布较多,北部较少;石阡府中部分布较为集中;松桃厅东北部分布较多;铜仁府中部及东部呈带状分布;(5)1820年全区耕地中有20.87%的格网有石漠化分布,其中,思南府耕地石漠化格网数最多,其次依次是石阡府、松桃厅、铜仁府;全区平均耕地石漠化率为1.87%,各府、厅中耕地石漠化率最高的为思南府,其次依次为石阡府、松桃厅、铜仁府。历史时期石漠化空间格局重建对进一步研究石漠化形成机理和发展过程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同时对石漠化的预防和治理提供了一定的借鉴意义。
其他文献
天津市十六届人大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天津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把天津建设成为共有共享、安全安定的和谐幸福之都”,描绘了全市近五年的社会发展宏伟蓝图。其中提出的“共有共享、安全安定”涉及公共服务的方方面面。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直接影响公共服务中均等化水平,关系到天津市建设和谐幸福之都的质量和水平。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包括诸多问题,其中卫生资源配置公平是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图像集大小的爆发式增长,其所需的存储成本也变得越来越高昂。对海量的图片集进行压缩存储,以节省存储空间,变得十分必要。好在相似图像间会存在大量的冗余,去掉这些冗余,便
目的:探讨BRAFV600E突变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患者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及其与患者临床特点及超声特征的相关性;比较PTC患者术中细针穿刺(FNA)样本及切除组织样本两种不同获取方式检测BRAFV600E突变的异同。方法:回顾性分析于2017年10月-2019年6月因甲状腺结节就诊于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并行甲状腺手术的122例患者,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如临床特点包括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多灶性
现实生活中会存在很多约束,需要在所有约束被满足或尽量满足的情况下制定出一种最优解决方案,这一类问题被称为约束满足问题(Constraint Satisfaction Problem,CSP)。本文的
许多现代汉语语法著作都强调数词与名词搭配要加量词这一规律,而弱化了数词可以直接加名词的用法,且对该结构的研究也较为单一。针对这一问题,本文将运用构式理论对“数名”结构进行分析,扩展对该结构研究的角度,希望对该结构进行系统而全面地描写,期望使该结构得到重视。本文认为,“数名”构式与“数量名”结构不同,从形式上来看,“数名”构式与“数量名”结构区别在量词上。但通过大量论证发现,“数名”构式在表示基本数
大数据的时代背景下,网络信息资源呈现出指数增长的趋势。人们在享用网络便利的同时,信息资源的极大丰富与用户有限的认知能力之间产生了尖锐的矛盾,“信息迷航”和“信息超
2018年9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系统总结中国教育改革发展实践,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观点,强调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坚持深化教育改革创新,坚持把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教育的重要使命,坚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
在科技发展社会进步的今天,产品的造型设计在工业设计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位置,造型设计需要同时满足物质性和精神性两方面功能,产品设计方案的成功与否很大一部分取决于用户需求满足度的高低,主动挖掘用户需求成为各个设计者的主流选择。本文以混凝土搅拌运输车外观造型的创新设计为载体,通过产品意象设计的研究方法,从发现意象与造型元素之间的联系为突破口、精准构建用户需求模型开始,并结合系统化设计、情境设计、使用过
工业化与信息化的发展带来了更复杂的社会问题,单一的技术创新与商业创新已不足以满足社会需求,社会创新设计成为解决社会问题的重要手段之一。同时,随着人口老龄化背景的加剧,社区养老成为重要养老方式,但当前社区老龄可接触到的康乐产品和服务面临着层次低、模式单一、可持续性弱和居民参与度低等问题。因此,关注老龄群体,以实现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的积极老龄化为目标,为老龄群体提供符合需求并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服务成
信息社会里,快速而准确的获取到有价值信息的需求急速增加。智能问答系统作为一种实现问与答的快速反馈的新兴技术,市场需求倍增。问句分类是智能问答系统处理的重要基础,是影响系统性能的关键。在问句分类的研究过程中,面临了两大主要问题,主要问题一:现有的问句语料资源不足,不能满足开放域问答对各种场景下的语料的需求。该问题易导致:研究结果有偏、普遍适用性较差。主要问题二:对问句分类时,需要依据问句文本的关键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