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战还是服从-《小妇人》的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解读

来源 :东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nmdmm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832年11月29日,路易莎·梅·阿尔科特出生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的日尔曼敦小城。她的作品《小妇人》一本关于马奇一家的小说为世人所熟知。通过分析文本,一方面我们可以发现阿尔科特对传统观念的挑战,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出阿尔科特对于传统观念的服从。本论文尝试用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来解读阿尔科特在《小妇人》所表现的困惑。 本论文共分为六个部分: “引言”:这部分简要介绍作者路易莎·梅·阿尔科特的生平以及小说《小妇人》的主要情节。另外,“引言”部分还简要地介绍了《小妇人》的相关评论。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对女性主义理论、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以及将马克思主义与女性主义理论连接在一起的客观存在的父权制进行了简要的介绍。这一章为接下来的讨论提供了理论基础,并阐述了运用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理论分析《小妇人》这部作品的可行性。 第二章“《小妇人》中对传统的挑战”首先详述了作品中具有独立精神的女性形象以及她们突破传统、追求独立的品质;接下来对作品中出现的女性人物对男性人物的帮助和教育过程进行了解读:在女性寻找她们自己性别身份的同时,也为她们生命中的男人承担起了责任。 第三章“《小妇人》中对于传统的服从”讨论了马奇姐妹身上所体现的女性气质。她们中有的人为了家庭而放弃了自己的追求,也有的曾经为自己的独立而努力过,但最终还是放弃了自己的梦想。母亲作为导师在给女儿们传达人人都有追逐自我的权利的信息的同时也把父权制对她的影响沿袭给她的女儿们。 第四章“阿尔科特在《小妇人》中所体现的困惑”通过对作品中的女性角色与男性角色的对比,以及被明确区分的性别模式,本章重点讨论了与作品中的人物一样阿尔科特在她自己的生活和写作过程中所经历的困惑与迷惘,结合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就父权社会对于女性作家想像的影响与限制进行了解读。为了表达她们对于女性的期待而不受到父权制权威的攻击,一些女性作家在她们的作品中采用了一种巧妙而又复杂的策略——双声话语。在她们的作品中,一方面她们用符合父权制社会要求的声音说话,另一方面她们也拥有自己的声音。 “结语”对整个论文进行总结,强调阿尔科特在《小妇人》中所表现的困惑,以及运用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理论解读《小妇人》的重要意义。
其他文献
路易莎·梅·奥尔科特(1832-1888)占据美国的“名人堂”已达百年,其代表作《小妇人》(1868)及其续集《小男人》(1871)和《乔的男孩子们》(1886)统称为路易莎·梅·奥尔科特三部曲。20
《呼啸山庄》是十九世纪英国女作家艾米莉·勃朗特生平创作的唯一一部小说。小说的故事情节主要是围绕希斯克厉夫和凯瑟琳的爱情展开的,希斯克厉夫的“爱—恨—复仇—人性复归
寒山是我国唐朝一名充满神秘色彩的隐逸诗人。他所创作的三百余首寒山诗因其独特的风格、强烈的生活气息和其蕴含的处世哲学,在日韩和欧美国家得到了广泛流传,奠定了寒山在国外
多丽丝·莱辛(1919-2013)是最年长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在她漫长的写作生涯里,她始终追求创新。莱辛不仅是一位多产的作家,而且她也是一位在创作题材和表现手法上不断探索的
有效教学是课堂教学研究的核心主题;课堂教学是提升有效教学的关键。“外教社杯”教学大赛,作为进一步推进我国高校外语教学改革、展示当前外语课堂教学样态的创新形式与重要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