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地区间税收分配问题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rks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94年分税制改革提高了中央财政能力,然而伴生了基层财政困难和地区间财政收入差距日益扩大等问题。据税收统计数据显示,税收收入差距拉大的速度大于经济发展差距拉大的速度。税收分配机制和税收制度没有很好地调节地区间税收收入差距,相反,却助推地区间税收收入差距在逐步拉大。跨地区经营组织形式的迅速发展引发了发达地区对欠发达地区的税源掠夺,区域税收与税源背离问题日益凸显,因此如何协调地区间税收分配矛盾在当前尤为紧迫。基于此,本文尝试沿着分税制改革未完成的使命——地区间税收分配问题进行研究,以期对完善政府间税收划分这一难题有所裨益。全文共分六章:第一章,导论。简要介绍论文的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明确了地区间税收分配的研究范畴,即研究税收分配中有关税收收入归属权、税收征管管辖权和税基归属权如何在地区间进行分配,对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界定本文的研究方法和篇章结构,并指出论文的主要创新与不足。第二章,我国地区间税收分配存在的问题及产生的后果。分析了我国地区间税收分配存在的三个问题:即税收收入归属与税收来源的不一致性、税收收入归属与税负归属的不一致性、税收收入归属与税收征管的一致性,指出了地区间税收分配不合理产生的三个后果:即加剧了地区间税收收入差距的进一步扩大、助长了地方政府投资行为和投资规模的非理性膨胀、造成了地方政府争夺税收征管管辖权的局面。第三章,我国地区间税收分配的影响因素分析。从税收收入归属权、税收征管管辖权、税基归属权三个方面入手抽象出影响我国地区间税收分配的四个主要因素:收入分享机制、税收征管管辖权、税收制度和税负输出。分析了其对地区间税收分配的影响。第四章,我国主要税种地区间分配问题研究。对我国目前地区间税收分配矛盾比较突出的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进行了相关分析。第五章,地区间税收分配的国际经验与我国的比较分析。借鉴地区间税收分配的国际经验从税收收入归属权、税收征管管辖权、税基归属权三个方面与我国进行比较分析,并得出结论。第六章,解决我国地区间税收分配问题的对策。提出了从长远看应进一步推进分税制改革,重构中央税与地方税体系,确立一套完整的受益税收分配体系,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改革现行税收制度;近期主要通过改革我国税收征管管辖权,建立和完善地区间税收分配办法,改革税收返还制度,以解决我国地区间税收分配问题。本文主要创新之处在于:一是充分运用马克思主义现象本质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办法,从纷繁复杂的地区间税收分配问题中概括出我国地区间税收分配存在的三个主要问题:即税收收入归属与税收来源的不一致性、税收收入归属与税负归属的不一致性和税收收入归属与税收征管的一致性,并从税收收入归属权、税收征管管辖权和税基归属权三个方面对地区间税收的分配进行研究。这是本文与其它类似研究文章多以个案说明问题而未系统归纳的区别所在。二是正式提出了一些被人们忽视的概念并进行了较明确的界定。如:税收收入归属权、税收征管管辖权、税基归属权,以及税收收入归属与税负归属的不一致性、税收收入归属与税收征管的一致性。
其他文献
随着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和精品课程工程的建设,网络课程的制作和应用得到了各高校的极大重视,很多学科专业都组织教师进行网络课程的开发工作。但是网络课程工作量目前尚
农业生产是自然再生产与经济再生产的统一,伴随我国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进行,粮食价格逐步放开,波动较大,农业生产者时刻面临较大的市场风险。此时,农业生产的市场风险将远远
从城市主体的群体化特征出发,提出根据群体的文化差异性为依据的城市区域划分和空间建构的意义。该文通过对呼伦贝尔市少数民族文化区域的划分和特色空间建构的尝试,探讨以族
孤立主义政策和全球主义政策是美国历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两种外交政策。自建国至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这一个多世纪以来,美国奉行孤立主义外交政策,孤立于欧洲之外,同时利用欧洲
长期以来,我们对于西班牙建筑的认识基本上还停留在对高迪的了解上,对西班牙当代建筑几乎没有深入的认识。而自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班牙建筑已经走出了边缘的状态。该文从
栅致漏极泄漏(GIDL)电流已经成为影响小尺寸MOS器件可靠性、功耗等方面的主要原因之一,它同时也对EEPROM等存储器件的擦写操作有重要影响。当工艺进入超深亚微米时代后,由于
以我国东南沿海地区花岗岩残积土为研究对象 ,选取含水量、重度、孔隙比、塑性指数、液性指数、压缩系数、内摩擦角、粘聚力和标贯击数等 9项指标进行了概率统计 ,并分析得出
该文以汉口江滩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汉口江滩的现状调查,分析了城市防洪景观建设的困境与矛盾,阐述了老子"天人合一"思想的基本内容,并将贯穿城市防洪景观建设始终。在此基础上
介绍了扫描电子显微镜的工作原理和仪器结构,综述了扫描电子显微镜作为形貌观察工具在石化领域的应用。分析了扫描电子显微镜结合能谱仪、电子背散射衍射技术、聚焦离子束扫描
20世纪是薛宝钗研究的繁荣时期,此世纪初至新中国成立前,出现了索隐派将薛宝钗比附为某些历史人物、俞平伯的“钗黛合一”论和太愚的薛宝钗是正统的封建淑女等主要观点。新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