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实验通过检测不同牙周状态下成年正畸患者治疗前以及治疗过程中牙周状况临床指标及龈沟液中弹性蛋白酶的表达情况,研究龈沟液中弹性蛋白酶与牙周组织临床指标的相关性及其对牙周状况评估的早期价值,以期在正畸治疗过程中更好的结合临床指标监控牙周状况,为牙周病患者提供安全、可靠的正畸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临床选取成年正畸患者24名,根据牙周状况分为牙周健康组8名(其中男性3例,女性5例,平均年龄23.75岁)、慢性牙龈炎组8名(其中男性2例,女性6例,平均年龄27.63岁)、慢性牙周炎组8名(其中男性4例,女性4例,平均年龄33岁)。每位患者均挑选每个象限的一颗磨牙,全口共计四颗磨牙作为样本牙,其中慢性牙龈炎组和慢性牙周炎组所选样本牙为病情最重的磨牙。龈沟液取样的位点为样本牙的近中颊侧。分别记录患者初诊时(T0)、牙周基础治疗后(T1)开始矫正后1个月(T2)、三个月(T3)、六个月(T4)时的牙周临床指标,包括探诊出血(BOP)、菌斑指数(PLI)、出血指数(BI)、牙周探诊深度(PD)、附着丧失水平(AL)。同时龈沟液取样,底物法检测相应时间点龈沟液中弹性蛋白酶的活性。相关数据通过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比较矫正过程中牙周临床指标和龈沟液弹性蛋白酶的活性;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龈沟液弹性蛋白酶与各组临床指标的相关性。 结果:(1)健康牙周组矫治半年后,PLI、BI都显著增高(P<0.05),BOP、P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出现附着丧失。(2)矫治六个月后,BI、PD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LI、BO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出现附着丧失。(3)矫治六个月后,PLI、BOP、BI、PD、AL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慢性龈炎组和慢性牙周炎组各时间点PLI、BOP(+)、BI、PD分别显著高于相应时间点健康牙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而慢性牙周炎组各时间点BOP(+)百分比、BI分别与相应时间点慢性龈炎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健康成人组、慢性牙龈炎组和慢性牙周炎组各时间段弹性蛋白酶的活性分别为:在初诊时分别为0.0127±0.0006、0.0347±0.0006、0.2587±0.010;在牙周基础治疗后分别为0.0120±0.0010、0.0313±0.0005、0.2153±0.0049;矫治后一个月分别为0.0136±0.0005、0.0353±0.0011、0.2786±0.0100;矫治后三个月分别为0.0153±0.0005、0.0383±0.0005、0.3010±0.0020;矫治后六个月分别为0.0173±0.0005、0.0403±0.0012、0.2148±0.0146,其中慢性牙周炎组各时间点的龈沟液弹性蛋白酶活性分别明显高于对应时间点慢性牙龈炎组和健康牙周组,慢性牙龈炎组弹性蛋白酶活性分别高于健康牙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健康牙周组、慢性牙龈炎组和慢性牙周炎组中,龈沟液弹性蛋白酶的活性与PLI、BOP(+)、BI、PD均呈正相关关系(P<0.05);慢性牙周炎组中龈沟液弹性蛋白酶活性与AL也呈正相关关系(r=0.913,P<0.05). 结论:(1)慢性牙周炎组龈沟液弹性蛋白酶活性显著高于慢性牙龈炎组和健康牙周组;(2)龈沟液弹性蛋白酶的活性与临床牙周指标成正相关;(3)龈沟液弹性蛋白酶活性可较敏感的早期反映正畸治疗过程中牙周状况变化,可为牙周病患者正畸治疗提供具有临床价值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