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乳腺癌已经成为威胁女性生命健康的第一号杀手,乳腺癌发生癌转移是其临床治疗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纳米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给药手段,在抑制恶性肿瘤的生长和转移方面表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本课题借助药剂学、分析化学、细胞生物学、药效学等手段,制备了低分子明胶修饰的包载多烯紫杉醇(DTX)、槲皮素(Quercetin)和伊马替尼(Imatinib)的阳离子多功能脂质纳米粒,系统的考察了纳米粒的理化性质并对其抑制肿瘤生长和转移的能力进行了初步评价。建立了多烯紫杉醇(DTX)、槲皮素(Quercetin)和伊马替尼(Imatinib)的体外HPLC检测分析方法,本课题采用改良的乳化蒸发-低温固化法进行纳米粒的制备,并通过单因素实验对处方进行优化,进一步确定最优的制备流程。本课题制备的纳米粒平均粒径为112.8?6.2 nm,Zeta电位为-3.27?0.15 mV,DTX、Quercetin、IMA的包封率分别为89.54±5.16%、98.95±8.22%、60.13±6.42%,载药量分别为1.62±0.36%、0.83±0.11%、1.06±0.32%。用TEM观察纳米粒形貌良好,呈近圆球形,且粒子之间几乎无粘连。体外释放实验结果显示,纳米粒在pH7.4的PBS缓冲液中释放平稳缓慢,而在胶原酶Ⅰ存在的情况下,药物在PBS缓冲液中的释放效果明显提高。流式细胞仪和激光共聚焦实验表明4T1细胞对GNP纳米粒的摄取量明显高于NLC纳米粒,MTT实验结果显示,相同浓度下,GNP纳米粒表现出最强的细胞增殖抑制作用。细胞凋亡实验和Western Blotting实验结果显示,GNP纳米粒给药组的凋亡蛋白(Csapase-3、Caspase-9)的表达情况明显高于游离药物组,抗凋亡蛋白(bcl-2)表达低于其他给药组,且诱导4T1细胞发生凋亡的作用最强。通过细胞划痕实验和Western Blotting实验考察了纳米粒抑制4T1细胞运动和转移的能力,与游离药物组相比,纳米粒组抑制乳腺癌4T1细胞转移的效果更加显著,且MMP-9的表达水平明显下降,制备的GNP脂质纳米粒的表现出最强的抑制4T1细胞转移的能力。体内药效学实验结果表明,与游离药物相比,GNP多功能脂质纳米粒可以有效抑制肿瘤的生长以及肺部转移灶的形成。GNP纳米粒组的瘤体积抑制率最高,可达到64.97%,明显高于生理盐水组,其肺转移抑制率可达到72.5%,且未产生明显的体内毒性。以上研究结果表明,本课题制备的低分子明胶修饰的GNP多功能脂质纳米粒具有良好的理化特征,在抑制乳腺癌生长和转移中具有明显的潜在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