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渝东北地区包括十一个县域经济单位,集老少边贫库于一体。在该地区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对推动重庆市乃至整个长江上游地区建设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和实现精准脱贫都是意义重大。同时,渝东北地区各区县经济仍处于粗放式的发展状态,绿色发展效率不高,这也是当前国家大力倡导生态文明建设的大背景下该地区面临的一大难题,故而本文将该地区列为研究对象。本文首先通过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对渝东北各区县的经济与社会发展现状的进行了分析,随后运用聚类分析,在该地区按各区县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分为三个区域。Ⅰ类区域包括万州区,Ⅱ类区域包括忠县、开州区、丰都县、垫江县、梁平区,Ⅲ类区域包括奉节县、城口县、云阳县、巫溪县、巫山县。各区县虽然在经济社会的发展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该地区大部分区县仍然存在问题,一是产业结构不合理,第一产业占比过大,第三产业占比过小;二是不同区县间产业协调不足,难以形成发展的合力;三是资源、要素对该地区各区县发展的制约明显。在进一步的研究中,本文基于各区县二氧化硫排放、氮氧化物排放、化学需氧量、氨氮含量这四类污染物,构建了综合污染指数。同时,以Solow模型为基础,将资本存量代表的资本、城镇非私营单位在岗职工人数代表的劳动、专利授权数量代表的知识这三种要素作为投入,GDP除以综合污染指数作为产出,通过DEA模型测算了渝东北地区各区县的绿色经济效率。结果发现:(1)除城口、巫山和巫溪三个区县外,该地区另外八个区县的绿色发展效率偏低;(2)创新能力不足是造成渝东北地区整体绿色发展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3)渝东北各区县绿色发展效率呈不断下降趋势。在随后对可能影响该地区县域绿色发展效率的因素进行Tobit回归后发现,渝东北地区的绿色发展效率受到产业结构、城镇化率的正向影响,受到工业能源消耗的负向影响。基于以上的研究,本文得出以下结论:(1)渝东北地区县域经济整体绿色发展效率偏低;(2)渝东北地区符合EKC假说,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存在“倒U型”关系;(3)渝东北地区县域绿色发展效率的主要影响因素是产业结构、城镇化水平和工业能源消耗水平。据此提出了以下对策建议:(1)将环境指标加入地方政府考核体系,弱化唯GDP是论思想;(2)推动绿色产业的发展;(3)鼓励创新,推动技术进步;(4)依靠绿色工业合理推进城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