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周青铜敦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ngfang2008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青铜敦类器,出现于春秋中叶,盛行于春秋晚期至战国,继簋之后成为先秦时期青铜礼器组合中粢盛器的主流,广泛出土于河南、河北、山西、山东、湖南、湖北、安徽、陕西等省区。青铜敦形态较多,从平底到圜底,从盖、器扣合呈圜形到盖、器扣合呈球形,从器、盖不对称到器、盖对称,是青铜敦的总体发展脉络。我们根据这一总的发展脉络,结合青铜敦的形态演变,将青铜敦分为盖、器扣合呈圜形和盖、器扣合呈球形两大类。因其形态的多样性,使青铜敦相对于其它粢盛器获得了更多的生命力,从而得到了更多的发展空间。同时因为其形态多样,长期以来,学者们围绕其定名、功用、发展脉络、器形演变及与相关器类,如盆、盂、簋、鼎、盒、豆的关系等方面,虽然作了不少有益的研究和探讨,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仍存在较大分歧。本文以考古发掘出土的青铜敦为主要研究资料,适当参考部分时代明确的传世器,从以下方面对青铜敦类器分别进行了探讨。第一,关于青铜敦的定名与形制。本文从自名为敦的敦类器出发,在对自名为敦的敦类器器形特征进行分类的基础上,结合敦类器自身演变的先后承袭关系,认为目前称之为盏的这类圆形敦类器无论从形态上还是时间上均处于青铜敦发展的中间环节,所以“盏”应为楚文化区对这类器物的地域性名称,而“敦”则应为通名。第二,关于青铜敦的类型学分析。本文根据青铜敦类器的总体发展脉络,先依据青铜敦类器盖、器扣合后的形状分为盖、器扣合呈圜形和盖、器扣合呈球形两大类,再运用考古类型学方法对两大类青铜敦进行了型式划分,明确了青铜敦在各个时期的特点,并对这两大类青铜敦的先后承袭关系进行了探讨,认为青铜敦的演变序列是甲类A型敦(平底敦)—甲类B型敦(盏式敦)—乙类敦(圆体敦)。第三,关于青铜敦的功用。本文从文献中关于敦类器功用的记载、敦类器的自名、在墓葬组合中承担的功用、出土敦的残留物及使用痕迹几个方面,并结合青铜敦自身的形制,对青铜敦的功用进行了探讨,认为敦的主要功用是粢盛,但还具有鼎炊煮或盛放牲肉的功能。第四,关于青铜敦的分期演变。本文根据青铜敦自身形制的演变,结合纹饰及器物组合规律的变化,并参考同出器物的分期研究成果,将青铜敦的发展演变过程大致分为五期,即春秋中期偏早、春秋中期偏晚到春秋晚期偏早、春秋晚期偏晚到战国早期、战国中期、战国晚期,认为春秋中期偏早是青铜敦发展的萌芽期,春秋中期偏晚到春秋晚期偏早是甲类敦大发展的时期,春秋晚期偏晚到战国早期是青铜敦发展的高峰期,战国中期是青铜敦从极盛逐渐走向衰落的时期,战国晚期是青铜敦迅速走向消亡的时期。第五,关于青铜敦的组合。本文主要以科学发掘、没有经过盗扰的完整青铜礼器组合为研究材料,并适当参考一些虽无明确数据,但墓葬等级比较明确的一些墓葬资料,将出土青铜敦的墓葬划分为大、中、小型三个等级,以时间的早晚为主线,考察不同时期不同等级墓葬中青铜敦组合关系的变化,探求青铜敦在礼器组合中的地位及与其他粢盛器的关系,认为青铜敦在中小型墓葬中的独立性较强,逐渐成为粢盛器的主流。而在大型墓葬中则大多居于从属地位,未能成为主流粢盛器。第六,关于青铜敦的地域特征。本文根据不同地区青铜敦所表现出来的文化面貌上的特点,将青铜敦分为六大区域,主要运用文化因素分析方法进行分析,在对各个地区青铜敦特点分别探讨的基础上,对各个地区间青铜敦总的发展轨迹进行了探讨,认为最早的甲类A型敦(平底敦)产生于中原地区,在传入长江中下游地区后,楚人又相继创造性地创制了甲类B型敦和乙类敦,并对其他地区青铜敦的发展演变有重要影响。第七,关于青铜敦与相关器类的关系。本文运用类型学的方法,以器物自身的形制演变为主,结合器物自名,参考墓葬组合情况,对敦与其他相关器类如盆、簋、鼎、盒、豆的关系进行了探讨,认为敦是簋的派生物,同时受到盆和鼎的影响,与豆之间有一种相互影响且携手并进的关系,最终被铜盒所取代。第八,关于青铜敦的起源与消亡。本文认为青铜敦起源于簋,由簋派生,但同时受到盆和鼎的影响。青铜敦产生于中国古代青铜器制作的第二个高峰期的大背景下,又以其形态的多样性和功能的多重性,获得了强大的生命力,迅速确立了其在食器中的地位,成为继簋之后又一粢盛器的主流。青铜敦的衰落是在簋类粢盛器衰落的大背景下发生的,同时铜盒的兴起和秦人对铜敦的排斥加速了铜敦的衰落。由于本人学力有限,谬误在所难免,敬请方家指正。
其他文献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是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virus, PRRSV)引起的一种严重危害养猪业的病毒性传染病,主要导致妊娠母猪
细菌性肝脓肿是由于化脓性细菌引起的肝内化脓性感染。肝脏由于接受肝动脉和门静脉的双重血液供应,并通过胆道丰富的血液和单核一巨嗜细胞系统强大的吞噬作用,可以杀灭入侵的细
随着我国城市现代化建设的不断发展,需要越来越多的大型高层建筑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生活需求。而对于这些高层建筑来讲,尤其是超高层建筑,良好的防震性能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超
本课题采用的大间隙磁力驱动方式能有效地解决传统血泵驱动方式所带来的工程和医学上的问题。血泵大间隙磁力驱动采用步进方式,其转速由行波磁场频率控制,为了获得较优的血泵
现代科学的发展使得诉讼证明的科技含量越来越高,并日益冲击着我们的证据制度。测谎技术作为人类查明真相、揭发谎言的一项里程碑式的发明,对刑事案件事实的侦查和证明发挥着
随着电气化程度的提高和负载类型的增加,电能质量问题变得日趋突出和复杂,因此,解决电能质量相关问题就需要对平稳运行电网中电能质量稳态参数进行更为准确的监测和记录,也要
口头表达能力,也就是说的能力,它是语文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口头表达是人们交际中最主要、最简便、最有效的一种手段。语文教学都是“重读写轻听说”,说话能力的训练只处于完成
随着数字信息时代的到来,数字变电站已成为电力系统研究的热点。信息采集是数字变电站技术中的核心环节。传统的电流采集装置由于存在高压绝缘复杂、测量范围小等许多难以克
抵御地震灾害的有利手段之一是基础隔震技术,对于超高层建筑,一般多选取铅心橡胶隔震组件与消能组件组合或者其他多种隔震组件相互组合等作为隔震系统。但是相对于中低层建筑,超
近年来,我国公路隧道规模不断扩大,并且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环保节能等理念的深入,隧道逐渐向长大化方向发展,同时由于隧道其特殊的结构对灾害开展救援带来了较大困难。因此,隧道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