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髓病的古文献梳理及滋肾益髓健脑方对肾虚髓亏型脑髓病的疗效研究

来源 :北京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14次 | 上传用户:lzy906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与目的脑髓学说是中医学研究脑与髓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内与脏腑经络身形、外与自然环境相互关系的学说。脑、髓为“奇恒之腑”,在中医学传统的脏腑体系中,并没有脑髓的位置,其功能作用逐渐被脏腑功能所代替。但在西学东渐以来,脑的这种独立性又逐渐受到重视。“脑髓病”已成为各医家常用的一个名词,但各医家对脑髓病内涵的理解不尽相同。本文一方面通过对脑髓理论相关古文献的研究,梳理其发展脉络,重新定义脑髓病,厘清其内涵;另一方面,脑髓病其病机多属肾虚髓亏,导师陈志刚教授在多年临床经验的基础上,形成了治疗脑髓病的经验方:滋肾益髓健脑方。因而基于异病同治理念,欲观察滋肾益髓健脑方对肾虚髓亏型脑髓病的疗效。研究方法本研究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是脑髓相关的古文献研究,对古籍中的脑髓理论相关文献进行收集、总结;梳理脑髓学说在古代的发展脉络,分析总结不同时期脑髓理论的发展特点。第二部分结合古文献研究及近现代医家对相关问题的论述,全面总结脑髓理论,包括了脑髓的生成、脑髓与经络脏腑的关系、脑髓的功能等方面,并提出了对脑髓病的定义。第三部分为临床研究,基于“异病同治”理念,采用自身前后对照设计的方法,纳入MSA、PD、PDS、SCA患者属肾虚髓亏型者,予以滋肾益髓健脑方治疗,疗程为6个月,比较全部患者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积分、ADL评分、MoCA评分,MSA组的UMSARS、MSA-NMSS评分,PD及PDS组的UPDRS评分,SCA组的ICARS评分。研究结果第一部分中医脑髓理论在《黄帝内经》时期完成初步总结,包括了脑髓的生理、病理、论治等各方面,为后世脑髓理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魏晋隋唐时期全面继承《内经》脑髓学说的相关理论;孙思邈提出从肝胆角度论治髓病,并创立了髓虚实方剂;丰富了治疗髓病的方剂及药物,其中包括动物髓脂。宋金元时期,脑髓学说的主要发展包括借助解剖学认识髓,如汪昂提出“脊髓”之名,《圣济总录》详述了骨髓;这一时期也进一步丰富了治疗髓病的方剂。明清时期继续发展了传统中医“脑主神明”的认识,李时珍提出了“脑为元神之府”的观点。明末开始受西医学影响,许多医家认识到“脑主记忆”,至王清任形成了完备的中医脑髓学说,探讨了脑髓与人体生长发育、感觉。言语记忆等之间的联系,完善了脑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临床证治等内容。第二部分髓由先天肾精所化生,同时也需要后天气血津液的充养。脑、髓在《黄帝内经》中被称为奇恒之府,独立于传统脏腑之外,具有独立性。同时,脑髓又借助经络系统与五脏六腑产生联系,如足阳明胃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胆经、足厥阴肝经、督脉、足少阴经别、足阳明经筋等。脑髓生理功能的正常维持,与肝主疏泄、心主血脉、肺主气、肾主骨生髓、脾胃主运化腐熟水谷等功能密切相关。脑髓的功能包括主思维、主感知、主记忆、主运动和言语、主五志。所有可引起患者认知、言语、视听、肢体活动等功能障碍的疾病,均存在脑髓受损的机制,可归于脑髓病范畴。第三部分1.一般资料:共纳入患者102例,最终15例脱落,87例患者完成完整信息采集及随访。其中MSA 43例,PD 25例,PDS 12例,SCA 7例。年龄最小18岁,最大84岁,中位数60(53,67)岁。男性40例,女性47例。病程1~16年,中位数3(2,5)年。2.治疗前评分情况:全部患者ADL评分24~68分,平均44.21±11.18分;MoCA评分14~29分,中位数24(22,26)分,共有67.82%的患者得分<26分;中医证候积分13~51分,平均30.68±8.14分。在中医证候积分量表各子项中,其中步态障碍项失分占比100%最高,其次为乏力(94.25%)、神情异常(85.06%)、小便障碍(83.91%)、排便障碍(81.61%),其余各子项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失分。3.总体疗效分析:全部患者治疗后其中医证候积分总分、主症及次症得分均降低(均p<0.05)。分组分析中,MSA患者的总分及次症得分下降,PD患者的总分、主症及次症得分均下降,PDS患者的总分及主症得分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MSA组主症、PDS组次症以及SCA组总分、主症及次症得分前后对比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对中医证候积分量表子项进行分析,全部患者的神情、乏力和小便障碍、头晕、失眠、视物模糊、流涎、排便障碍得分下降(均p<0.05);步态障碍得分较前有升高趋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余子项前后对比无统计学差异。全部患者ADL评分在治疗后呈上升趋势,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分组分析中,MSA、PD及SCA组ADL评分呈上升趋势,PDS组ADL评分有下降趋势,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全部患者治疗后MoCA得分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组分析中,PDS组患者治疗后得分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SA、PD、SCA组患者治疗后有升高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进一步分组疗效分析:MSA患者,其UMSARS评分(第Ⅰ、Ⅱ、Ⅳ部分)在治疗后均有所上升,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UMSARS-Ⅰ+Ⅱ总分(治疗后-治疗前),其最大值26,最小值-14,中位数1(-3,6)低于国外同类研究。UMSARS子项评分分析中,UMSARS-I中的书写功能、行走及UMSARS-Ⅰ中的身体摇晃、步态得分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肠道功能得分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子项前后对比无统计学差异。MSA患者的MSA-NMSS总分在治疗后下降,MSA-NMSS子项中的排便功能、睡眠症状得分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余各子项前后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D组患者的UPDRS-Ⅱ、UPDRS-Ⅲ得分均较前有所下降,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H-Y分级较前亦无统计学差异。在UPDRS子项分析中,唾液分泌项评分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子项前后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DS组患者的UPDRS-Ⅱ、UPDRS-Ⅲ得分均下降,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UPDRS各子项评分前后对比均无统计学差异。SCA患者的ICARS总分较前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各子项评分中,语言障碍得分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子项前后对比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脑髓学说在《黄帝内经》时期初步总结形成,在后世一度发展较为迟滞。后至明末清初受西学影响而开启了新的发展阶段。王清任论述“脑髓说”,标志着中医脑髓学说发展完备。受道家思想影响,自古就有“脑主神明”的认识及论述,至李时珍“脑为元神之府”之论开始为更多的医家所重视;后进一步经西学影响,大多数医家倾向于认为“脑主神明”包括了“心主神明”“髓者以脑为主”,广义的脑髓包括了全身之髓,狭义的脑髓则局限脑部之髓。脑髓由先天肾精所化生,同时也需要后天气血津液的充养;脑髓的功能可概括为主思维、主感知、主记忆、主运动和言语、主五志;所有可引起患者认知、言语、视听、肢体活动等功能障碍的疾病,均可归于脑髓病范畴。滋肾益髓健脑方可改善肾虚髓亏型脑髓病患者的非运动症状,主要表现在改善二便、神情、乏力感、头晕、失眠、视物模糊、流涎。且能延缓脑髓病的运动障碍进展速度。
其他文献
综合了CRT和LCD优点的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OLEDs),被锁定为21世纪的主流显示技术。低驱动、功耗小、高对比度、主动发光、质轻体薄、可柔性显示等优点令其成为平板显示领域里
<正>一、课题的提出:(一)研究背景:1、体育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是一种常见的教学方式,由于其在调动学生积极性方面效果显著,受到了很多体育教师的青睐。小学生天真活泼,具有
会议
临床治疗小儿肺痨一般以滋肺阴、杀痨虫为主,而常忽略甘温之黄芪的重要作用。从脾肺之关系、小儿特殊性、肺痨证症结合等方面论述黄芪为小儿肺痨之要药。肺痨之病,肺阴虚仅为
为准确估算气象资料短缺地区参考作物腾发量,构建了一种基于HHT变换的PSO-LSSVM耦合模型,并利用新疆和田气象站2000—2009年单日数据做训练、双日数据做验证。结果表明,该模
信息技术是人们用以探测信息、获取信息、转化信息、传递信息、处理信息和利用信息的技术,它的重要性贯穿了人类社会漫长的发展历程中,在以往的科学技术的发展历史中有着举足轻
健美操包含舞蹈、体操、音乐等多方面的内容,不仅可以强身健体,还具有缓解压力、陶冶情操、提升自身气质的作用。同时,健美操简单易学,且对场地以及设备的要求不高,因而广受
《故都的秋》是高中语文课本中的经典篇目,然而人们对它的解读却出现了偏差,以致全文显得支离破碎,自相矛盾。该文本身是一个完备的整体,问题出在人们对它的理解过于字面化,
随着通信系统的速度与容量的不断提高,光网络将不断升级以满足未来数据传输系统的高性能要求。同时具有高响应速度和高量子效率特性的光探测器成为光通信与网络系统中的关键
江苏作为教育大省,高考报名人数近六年来持续下降,并且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仍将处于低位运行状态。江苏省生源的减少来自于江苏人口出生率的持续下降,江苏高校规模的不断扩张,近
针对双电机驱动采煤机截割部传动惰轮动力传递失效问题,基于传动惰轮所受载荷的力学模型,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 Workbench对其进行静力学和动力学分析,得到了传动惰轮的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