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粮食安全,是个世界性话题,对广大发展中国家更是一个普遍性难题。就人多地少、农业基础尚薄弱的我国而言,粮食安全问题更是关系社会稳定、经济安全乃至国家安全的战略大事,不可掉以轻心。针对我国现状(我国拥有世界人口的1/4),粮食需求的基数太大,对白产的依赖程度高于世界上其他国家。因此,我国粮食安全战略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是:要立足于国内生产,充分发挥本国生产能力,再通过适度进口来弥补国内粮食产需缺口。从这个意义上看,国家粮食安全,说到底就是一个国家的粮食在多大程度上达到自给,粮食供应的对外依赖程度有多大,粮食进口规模多大才是“适度”的问题。 粮食自给率水平的高低,不仅关系到国内粮食的生产与消费,农业的发展方向,而且对世界粮食市场的稳定和繁荣也有极为重要的影响。本文运用经济学的一般原理,首先对粮食安全以及粮食自给率的基本概念和理论进行了分析和概述,建立全文的理论基础和分析架构。在粮食安全概念上,采用的是在食物安全概念范畴下的粮食安全概念,把粮食问题放在经济全球化这个大范围,放在经济、社会、政治这个大系统中来进行研究,以强调粮食安全问题不仅要从国内考虑,还要从世界范同来考虑,粮食问题不仅是个经济问题,还是个社会问题和政治问题。然后分析我国粮食安全状况,及保障粮食安全的两种模式,其中涉及到粮食安全的一个评论指标——粮食自给率,并通过借鉴外国确保各自粮食安全经验,综合分析我国粮食自给率的影响因素,以及我国粮食生产、消费、库存和粮食贸易,在此基础上,确定我国粮食自给率在85%-90%内为能确保粮食安全的合理区间,在此合理界限内既不会威胁到我国的粮食安全,又不会造成外汇的短缺,世界粮食市场的供应也没有问题。 最后,相应地提出一些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