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评价理论是对系统功能语言学中人际意义研究的扩展。Martin和White认识到语言的研究仅从结构和功能出发是不够的,还需要进一步研究说话者通过语言赋予语言对象的价值意义。评价理论着力构建一套理论框架,用于系统全面地研究语篇中的所有评价性语言。该理论自创建以来,已广泛运用于传媒、教育等类型的语篇研究,然而极少有研究者将评价理论运用到文学作品语篇分析及其翻译研究中所涉及评论资源的语篇分析上。语篇分析作为全面理解文学作品最有效的手段既实现了正确领悟理解语篇所传达的信息,又可以指导其翻译的进行(Hatim:2002)。因此本文尝试运用评价理论对文学作品及其翻译中的评价资源进行分析研究,通过理论阐释和个案分析,证明了评价理论有助于鉴赏和加强对文学原著语篇的理解,为运用语言学理论解析文学作品主题,欣赏和理解文学作品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也证明了将评价理论与翻译研究相结合的重要性和可行性,为验证评价理论指导翻译实践和运用评价理论对文学作品赏析提供了有价值的依据。全文共分为五章。第一章作为引言部分,交代了本文的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和论文结构。第二章为文献综述,主要涉及三个方面,首先回顾了评价理论国内外专家学者研究的历史状况,然后回顾了文学翻译的现状。最后总结了关于马克吐温作品《哈克贝利芬历险记》研究和两个译本的情况。本文第三章、第四章和第五章是全文的中心内容,分别阐述了评价理论的三大分支(态度、介入和级差)的理论框架以及研究方法等,并在第五章《哈克贝利芬历险记》所节选出来的部分及其两个译本中的评论资源进行了分类地定性和定量的数据统计和分析。最后总结了本研究的成果及局限性,并对以后的研究提出了一些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