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渗漏一直是一个困扰建筑物工程质量的大难题。传统的建筑防水材料由于存在着局限性,并不能满足建筑物的多种抗渗要求,而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的出现,不仅弥补了传统材料的多种缺陷,更因其自身的优良性能受到广泛关注。本文主要研究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的制备,在查阅并研究相关文献及专利的基础上,并结合对国外产品母料的研究分析,选择出一系列可能的防水涂料的活性组分,并组合成不同的母料配方。通过对各配方制成的涂料进行抗渗实验,根据实验结果分析选择出效果较好的两组活性组分配方Ⅰ型和Ⅱ型。通过正交设计实验对Ⅰ型涂料配方进行优化,并通过一系列单因素实验,研究了配方中A组分含量、B组分含量、灰砂比、涂料用量等因素对涂料整体性能的影响,以及其中影响较大的三个组分A、D、E之间的交互作用,最终得到Ⅰ型涂料的优化工艺配方,并且利用DPS对正交实验结果进行回归预测,根据预测值进行实验,表明预测值可靠。另通过均匀设计实验的方法对Ⅱ型涂料的配方进行优化。实验结果表明,Ⅰ型涂料配方的最优工艺配方及参数为:A组分含量为4%,B组分含量为3.0%,C组分含量为1.5%,D组分含量为0.5%,E组分含量为1.5%,灰砂比选择为2.0,实验时涂料的用量为1.5kg/m2,对该条件下制备的涂料进行抗渗实验,可达到一次和二次抗渗压力分别为1.0Mpa和1.1Mpa。Ⅱ型涂料的工艺配方参数如下:可溶络合剂M的含量为1.06%,络合沉淀剂N的含量为0.57%,结晶膨胀剂O的含量为4.7%,钙离子补偿剂P的含量为1.36%,助剂E的含量为0.24%。根据国标的要求,对最优条件下制备的Ⅰ型防水涂料进行相关的性能检测,结果表明,其安定性为3.75mm,初凝时间为200min,终凝时间为850mmin,7d和28d抗折强度分别为5.6Mpa和6.4Mpa,7d和28d抗压强度分别为14.44Mpa和19.61Mpa,迎水面抗渗压力为1.0Mpa(28d)和1.1Mpa(56d),背水面抗渗压力为0.9Mpa(28d)和1.0Mpa(56d),各项指标均符合国标GB18445-2001的要求;本文利用SEM观察刷有涂料的基体试块的微空隙状况,进一步研究该类防水涂料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在刷涂了Ⅰ型防水涂料的基体试块微空隙中发现有大量的针状或者放射状的结晶以及一些凝胶类物质,而这些放射状的晶体或者针柱状的结晶产物以及凝胶类物质与涂料中活性物质的渗入密不可分,它们可在微空隙中从外而内的生长,逐渐将混凝土基体试块的微空隙堵塞,大大降低了混凝土基体试块中的微空隙连通性,增加其密实度,实验初步确定Ⅰ型防水涂料的渗透深度为10mm。初步推理其抗渗作用机理为结晶和络合双重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