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PPP模式是指由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进行建设和运营基础设施或提供公共服务合作方式,这种模式可有效地缓解政府财政压力,在政府和社会资本之间实现风险共担。随着投资体制的改革和基础设施投资的加大,投资主体逐渐多元化,在这一背景下,PPP模式应运而生。近几年,随着国家的大力倡导和一系列支持政策的出台,PPP模式在我国已被广泛应用到医疗、养老、公共交通、教育等各个领域。因此,如何对PPP项目进行绩效评价,提高项目实施过程中的绩效水平,已逐渐凸显为一个重要的战略目标。城市水生态建设理念是在水生态文明建设理念基础上,严格遵守生态平衡原理,将城市水的资源功能、水环境、水景观、水利风景区整合到一个综合框架内,建立满足城市良性循环和城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水生态体系完整、水生态环境优美的城市。由于高消费、高污染的生态模式,水生态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瓶颈之一。自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生态文明建设重要性以来,城市水生态建设逐渐受到政府的重视,以海绵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水生态修复治理等为代表的水生态项目在全国各地建设起来。但同时,高额的水生态建设成本也远远超出了政府的供给水平。因此,将PPP模式引入城市水生态建设已成为必然趋势。在此背景下,对PPP项目建设绩效进行评价研究,有利于推进PPP项目的实施。本文首先介绍了PPP项目的本质特点,并界定了PPP模式下城市水生态建设绩效评价的范畴。通过参阅PPP项目绩效评价的文献,采用文献研究法和统计分析法构建了PPP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继而结合城市水生态建设项目的具体特点,将城市水生态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与PPP项目绩效评价指标相结合,并进行模块化,构建了PPP模式下城市水生态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其次,将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理论和未确知测度评价理论相结合,构建了PPP模式下城市水生态项目绩效评价模型。在指标权重计算上,引入了改进的熵权模型,避免了某些数据无意义的情况,与未确知测度模型相结合,克服了权重主观赋值的弊端,使评价结果更为客观公正。在模型有效性论证方面,引入了周口市城市水生态综合治理项目。由于项目的当期绩效指标的影响并不能在当期体现,项目立项、招投标、特许权授予的绩效情况也只能在项目执行中反映出来。而项目执行后期移交政府后,其绩效如何也与项目的执行没有太大关联,因此只选择建设施工和运营两个阶段的指标进行绩效评价。最后评价结果显示,该项目绩效状况良好,与项目实际情况基本吻合,验证了该模型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