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双孢蘑菇(Agaricus bisporus Imbach)是栽培规模最大,世界总产量和单位栽培面积产量最高的食用菌。我国是双孢蘑菇栽培大国,而栽培技术还很落后。本课题针对常规的栽培方式—固体菌种栽培具有周期长、效率低的特点,进行了双孢蘑菇液体菌种的工艺研究。虽然目前研究食用菌液体菌种的单位和个人较多,但关于双孢蘑菇的却很少。本课题即是针对此种状况,进行了如下的研究。本课题的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以生物量和胞外粗多糖为指标,通过单因子试验,对双孢蘑菇2796菌株发酵培养基进行优化,确定双孢蘑菇2796菌株最佳摇瓶培养基的碳源为玉米淀粉、氮源为豆饼粉、无机盐为K2HPO4、MgSO4·7H2O、NaCl和CaCl2。最佳发酵条件为25℃,起始pH6.5,装液量100mL/250mL三角瓶,接种量10%,菌龄7d。 2、采用SAS软件中的Plackett-Burman设计对影响双孢蘑菇液体发酵产生物量的重要因素进行了筛选。从发酵温度、培养基起始pH、玉米淀粉、豆饼粉、无机盐K2HPO4、MgSO4·7H2O、NaCl和CaCl2八个考察因素选出碳源玉米淀粉、氮源豆饼粉和无机盐MgSO4·7H2O为影响实验的三个重要因素。通过响应面分析法建立模型 Y=2.47-0.16875X1+0.0825X2+0.10625X3-0.25125X12+0.03X1X2-0.0225X1X3-0.10875X22-0.075X2X3-0.21625X32推测出在玉米淀粉浓度为31.70g/L,豆饼粉浓度为11.29g/L,MgSO4·7H2O浓度为3.44g/L时预测的最大响应值为2.52g/100mL,经摇瓶发酵实验证实此点的实测值为2.54g/mL,证明模型是有效的,并且存在极大值点。得到优化后的发酵培养基配方为:玉米淀粉31.7g/L;豆饼粉11.29g/L;MgSO4·7H2O 3.44g/L;KH2PO4 2.5g/L;CaCl2 7.5g/L;NaCl 6.3g/L;pH 6.5。采用此优化培养基,双孢蘑菇生物量比起始基础培养基提高了1.78倍。 3、以摇瓶发酵实验为基础,进行了双孢蘑菇2796菌株50L发酵罐上的工艺放大。初步研究了双孢蘑菇在50L发酵罐中的发酵条件,确定当通气量为1:0.6vvm,搅拌速度240r/min,发酵温度25℃,发酵周期144h时,对菌体的生长比较适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