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双重意识和妇女主义角度解读格罗丽亚·内勒的布鲁斯特街小说中黑人的困境与生存

来源 :四川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fy_lail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格罗丽亚·内勒是美国黑人女性文学的重要代表作家之一,她通过对不同黑人男女角色的细致描写,不仅表现出了黑人的困苦生活和内心挣扎,也给读者展示了一幅美国黑人为了生存和梦想拼命反抗,曲折前进的图景。美国黑人拥有双重身份——既是美国人又是黑人,而作为美国社会的边缘群体,他们长期受到忽视和压迫,经受了太多的苦难与挣扎。在这艰难而漫长的历史中,黑人女性所受到的压迫更为严重。为了更好的生活,为了实现黑人的梦想,他们应该怎样对待自己的双重身份,应该怎样建立和谐的男女关系都是值得深思的问题。而内勒的布鲁斯特街小说——《布鲁斯特街上的女人们》和《布鲁斯特街上的男人们》分别从女性视角和男性视角表现出美国黑人的艰难生存这一主题,同时也表达出了她对黑人传统和黑人群体内部和谐关系的期望。本篇论文的作者以内勒的布鲁斯特街小说作为研究对象,试图从双重意识和妇女主义的角度来分析两部小说中黑人男女追寻身份和求得生存的艰辛过程。本篇论文分为三章,第一章主要对内勒的两本布鲁斯特街小说的相似结构和共同的主题进行总结,并简要介绍了内勒对非裔美国文学传统的继承和现代西方文学思潮对其两本小说的影响。在第二章中本文作者以杜波依斯的双重意识理论为依据,主要分析了小说中黑人身份的二重性及其对黑人男子气概和黑人两性关系造成的不良影响。在本文第三章中,作者从妇女主义的角度探讨黑人女性遭受的多重压迫以及其身份寻求过程中建立的姐妹情谊和同性爱。妇女主义所主张的全人类的生存与完整与内勒的期望相呼应,启发了读者对建立和谐黑人男女关系和稳定团结的黑人群体的思考。
其他文献
歌曲翻译在听众的接受和异域文化交流中有着独特且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与大量外国歌曲在我国的广泛流行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歌曲翻译至今尚未引起学界的足够重视。歌曲是文字和音
自朱德熙(1961)对汉语中的“的”进行了开创性的研究以来,“的3”(下文称为“的”)一直备受国内外学者们的关注(司富珍2002,2004;Rubin2003;黄师哲2006;李艳慧2008;贺川生&蒋
美国当代作家乔纳森·弗兰岑的小说《纠正》通过描述中产阶级兰伯特一家面临新教伦理与消费主义冲突所陷入的家庭危机,他们尝试化解彼此间的矛盾却一步步走向个体失衡、家庭
本文运用相关理论对汉语截省句进行了深入研究,主要基于三个研究问题展开:(1)疑问残余在汉语截省句中是否存在不对称现象?(2)汉语截省句中关联语有何限制?(3)汉语截省句是否
“元话语”是用于组织话语、表达作者对话语观点及涉及读者反应的一种方法,也被称为“关于话语的话语”。近年来对于元话语的研究,越来越受到语言学界学者们的重视。实证方面
人类在语言的使用上存在着性别差异。女性的话语特色经常被学者研究、分析,礼貌现象就是其特征之一。本文在Brown&Levinson的礼貌策略理论框架下分析了美国中产阶级女性在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