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教师在校本课程开发中的专业发展——以农村中学语文教师王XX为例

来源 :东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lm1982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加快教师专业发展的进程是提高我国中小学教师质量的一个重要策略,校本教研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近些年来,校本课程开发作为校本教研的重要内容,越来越受到重视。实践证明,广大中小学教师在积极参与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中是可以实现专业发展的。尤其对于农村教师来说,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本文以吉林省农村中学语文教师——王XX为例,通过实证调查研究与文献分析相结合,阐述了王XX老师实施校本课程开发过程在教育理论、视野、实践能力等方面的变化,即专业发展的过程;论文重点分析了王XX的发展过程,总结了农村教师在校本课程开发中实现专业发展的经验。 论文包括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引言。包括选题的研究背景,研究的价值与研究方法。 第二部分:理论基础。说明了校本课程开发,教师专业发展,农村教师的专业状态,农村教师的专业发展途径与方式等方面已有的理论成果,确定了本选题的应然要求。 第三部分:对王xX教师专业发展过程的分析。概括分析了从校本课程开发到作文教学改革、从个人奋斗到群体合作、从“要我成长”到“我要成长”、从感性到理性等四个方面的发展理路。 第四部分:王XX教师专业发展中的困难、问题及原因。 第五部分:王XX的教师专业发展过程对农村教师的启示。
其他文献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探究如何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已成为当今教育改革的核心。同时,人们强烈地感受到情感在人的综合素质中的重要作用。关注情感的利用与培养,已成为人类
Waston & humphreys(1997)提出了经典的预搜索效应。实验包括三种条件:单特征搜索条件(single-feature search condition)、颜色-形状特征联合搜索条件(form-color conjuncti
教育需求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人们对教育有支付能力的需要。在具备了一定的支付能力之后,人们的教育需要更多地表现出人们希望通过教育来实现某种特定的目的。个体的这种
中国自古就被视为礼仪之邦,礼仪文明是中华文化的象征,是区别于异域文化的根本标志。礼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并浸润于文化系统的各个方面,礼将整个民族的物质生活、制度规范和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