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1年2月~3月和2012年1月,在黑龙江省的拜泉仙洞山梅花鹿自然保护区、黑龙江省森工总局平山鹿场以及龙口林场利用随机布设样线法,在拜泉共采集放归梅花鹿利用样方68个,非利用样方41个;平山鹿场半散放梅花鹿利用样方49个,非利用样方17个;龙口林场放归梅花鹿利用样方24个,非利用样方22个;龙口林场半散放梅花鹿利用样方54个,非利用样方46个。采用卡方(Chi-square)检验和样本独立检验对梅花鹿利用生境进行研究,并且通过主成分分析方法,确定不同类型梅花鹿冬季栖息地选择的主要影响因子。结果表明:龙口放归梅花鹿种群一般选择在阔叶林内的中坡位活动,通过对其利用样方与非利用样方的比较,可发现其生境有海拔高、雪层浅、干扰小、食物丰富的特征。对其冬季栖息地生境因子的分析发现,放归梅花鹿冬季栖息地生境选择的影响因子依次为人为干扰因子、空间因子、地表因子和食物因子。龙口半散放梅花鹿主要是在阔叶林中活动,多选择生境的阳坡或半阴半阳坡。通过对其利用样方与非利用样方比较,可发现其生境有海拔高、人为干扰少、坡度小的特征。对其冬季栖息地生境因子的分析发现,龙口半散放梅花鹿冬季栖息地生境选择的影响因子依次为空间因子、人为干扰因子和食物因子。拜泉放归梅花鹿主要选择在针叶林内活动,偏好阳坡或半阴半阳坡的上中坡位。通过对其利用样方和非利用样方的比较,可发现其利用生境具有隐蔽度高、雪层浅、坡度小、干扰少和距农田较远的特征。对其冬季栖息地生境因子的分析发现,拜泉放归梅花鹿冬季栖息地生境选择的影响因子依次为人为干扰因子、空间因子、食物因子和农田因子。平山半散放梅花鹿主要选择在阔叶林内活动,偏好于斜坡。通过对其利用样方和非利用样方进行比较,可发现利用样方具有雪层薄、人为干扰大、海拔低、动物干扰小的特点。对其冬季栖息地生境因子的分析发现,平山半散放梅花鹿冬季栖息地生境选择的影响因子依次为人为干扰因子、空间因子、坡向因子和隐蔽因子。通过对比龙口半散放与放归梅花鹿种群冬季利用生境可发现,二者的差异表现在隐蔽度、食物丰富度、海拔、坡向、坡位、人为干扰、动物干扰。后者多选择海拔高、食物丰富、隐蔽性强、距人为干扰>1000m,动物干扰为轻度干扰的生境,而且在阳坡和阴坡的中坡位活动居多,但后者利用的生境与前者相比具有坡度小、隐蔽性差、海拔低的特点,后者一般在阳坡或半阴半阳坡活动,以上中坡位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