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速公路隧道交通事故多发且主要类型为碰撞事故,其中主要致因之一为反应与操作时间不足,这是由驾驶员对障碍物的视认距离不足或超速导致。高速公路隧道驾驶员视距和视区的质量是影响驾驶员能否及时视认障碍物、判断正确行车方向以及控制行车速度的重要因素。故本文针对高速公路隧道驾驶员视距与视区问题开展研究。通过分析高速公路隧道事故特征和驾驶员视距视区问题,结合视觉参照系、空间路权、驾驶任务等理论,提出基于视线诱导的理想视距视区构建思路。针对隧道各诱导设施设置存在不足,结合行车视距、边缘率以及视角提出各诱导设施优化指标类型和取值范围,并提出隧道各区段诱导设施组合设计方法。在此基础上,利用3ds Max制作的仿真视频开展眼动仪实验和心理物理实验,以视觉敏感区面积、兴趣区注意力分配和视认距离作为诱导设施优化效果的评价指标,从而得到各诱导设施推荐间距取值并验证视距提升效果。实验结果显示:(1)隧道中间段反光环能扩大驾驶员的视觉敏感区并增大驾驶员对隧道中心区、侧壁以及洞顶的关注,根据敏感区增大幅度最大且注意力分配合理得到反光环建议设置间距为400m。(2)当反光环间距为400m时,反光条推荐间距为80~100m,其能小幅度增大驾驶员视觉敏感区面积,增大驾驶员对侧壁的视认,并改善反光环导致的驾驶员对隧道顶部注视时间过多问题。(3)白天隧道入口区域线形诱导标能减少驾驶员对路侧远方景观等信息的关注,洞外线形诱导标与反光环的组合设计,能降低驾驶员驶入隧道时视觉敏感区面积的过渡程度,且当诱导标线形间距为30~60m时缓和效果最佳。夜间隧道线形诱导标能扩大驾驶员视认范围,增大驾驶员视觉敏感区面积,最终视线诱导标建议设置间距为30m。此诱导方案同样能减小驾驶员在白天驶出过程中对路侧无用信息的关注以及提升夜间驶出过程中对路侧范围的视认。(4)该诱导设施系统能有效增大夜间驾驶员对隧道入口的视认距离且满足识别视距要求,能小幅提升驾驶员对入口和中部前车的视认距离且满足停车视距要求。(5)隧道诱导系统能降低隧道照明要求,当开灯率为50%时推荐采用高压钠灯与诱导系统组合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