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是一个人成长的阶梯,是一个国家强盛的基石,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 进入21世纪,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人才已经成为国家博弈的核心竞争力。而教育则是人才培养的摇篮,重要性不容质疑。但是,在今天的中国,教育,却成了一个大问题,在城市,择校热、大班额,无数的家长在学校门口大排长龙就为了一个名校入学名额;在农村,辍学热、教学差,不少的孩子义务教育后开始外出打工。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很多,但关键的一点就是城乡师资的严重不均衡,城市有最少的学校却集中了最优秀的教师,农村有大量的适龄儿童却没有足够的师资。这种不均衡,造成城乡教学质量差距巨大,影响了整体教育质量和国民素质的提升。同时又吸引大量农村学生涌入城市,一定程度造成了城市择校热问题。 本文正是针对这一现象,运用公共管理相关知识,采取文献分析、调研统计、对比等方法,对德州市城乡师资分布情况进行横向对比,深入剖析政府在城乡师资配置方面存在的问题、深层的原因,探讨阻碍城乡师资配置的各类因素,以城乡师资配置为切入点,以区域动态均衡为目标,以国家、地方两个层面政策为对策框架,以师范教育“造血”、城乡师资市级统筹、“逆向”流动、网络教育为探索方向,试图解决城乡师资分配不均衡这一问题。 本文除第一部分导论外,主要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师资均衡配置相关理论概述。对师资均衡配置相关概念及涉及到的理论进行概述。第二部分,我国城乡师资配置政策的发展演变历程。梳理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师政策的演变。第三部分,德州市城乡师资配置的现状,并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深入探讨其中的政策体制原因。第四部分,国外发达国家在师资均衡配置方面的有利探索。第五部分,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解决城乡师资均衡配置问题的对策建议,构建了由国家政策、地方操作两个层面的政策框架。在国家层面改革师范教育、提升教师素质、出台财政补贴、引导就业方向,一方面增加教师数量、质量,另一方面提高农村教师的吸引力。在地方层面强调师资的市级统筹,探索城乡教师“逆向”交流、网络教学等新方式,实现区域内的教师资源均衡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