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体外实验研究经粉末冶金方法制备的含铜钛合金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菌性能,为发展合金型抗菌钛合金提供理论指导。方法:经粉末冶金方法制备含铜钛合金,其中铜含量为10wt%,经手工混合钛铜粉末后热压烧结为A组,经机械球磨钛铜粉末热压烧结为B组,其制备工艺参数不同分为B1~B9组。机械球磨钛铜粉末热压烧结为C组,其铜含量不同分为C1~C4组,医用纯钛为对照组。选择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作为实验菌株。采用平板菌落计数法进行评价含铜钛合金的抗菌性能,并经过连续3次抛光处理,检测含铜钛合金抗菌性能的长效性。从B1~B9组中筛选出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都具有最佳抗菌性能的试件,分别进行3h,7h,24h的抗菌率测试。C组进行硬度、抗压强度、耐腐蚀性能和铜离子溶出测试。结果:与医用纯钛相比,经过连续三次抛光处理,A组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抗菌率均大于99%,表明A组具有稳定的强抗菌作用。B1,B5,B6,B8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菌率均大于99%,B2-B4,B7,B9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菌率均大于90%,而B1-B5,B7,B8对大肠杆菌的抗菌率均大于99%,B6,B9对大肠杆菌的抗菌率均大于90%;其中B1,B5,B8经过连续三次抛光处理后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抗菌率均大于99%,表明B1,B5,B8具有稳定的强抗菌作用,其中B5的抗菌活性最佳。培养3h,7h,24h后B5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菌率分别为35.5%和42.8%,99.0%和91.7%,99.9%和100.0%,可见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抗菌率逐渐增加。C1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抗菌率均小于90%,表明C1不具有抗菌活性。C2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抗菌率均大于90%,表明C2具有抗菌作用。C3和C4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菌率均大于99%,这表明C3和C4具有强的抗菌作用。铜的添加提高了钛铜合金的硬度、抗压强度和耐腐蚀性能,但同时降低了延展性。铜离子释放浓度随着铜含量和浸泡时间的增加而增大。结论:粉末冶金能制备出整体具有抗菌活性的含铜钛合金。其铜含量为5wt%能获得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稳定的抗菌作用,能提高了合金的硬度、抗压强度和耐腐蚀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