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液液混合过程广泛存在于工业生产中,其对后续反应进程甚至是产物的分布有直接影响,常见的微观液液混合器之一是T型通道。本研究首先通过PIV实验和混合实验考察了 T型通道撞击点前后的速度分布和浓度分布。然后采用ANSYS Fluent在相同条件下进行模拟并将结果与实验对比论证了方法的合理可信性。进而采用数值模拟对新型通道进行了探索,并与传统T型通道进行混合效果对比。最后考察了新型通道T2内构件在不同参数下流体混合质量的变化。通过改变入口流速对50-400五个不同雷诺数下T型通道内的流体流动和混合情况进行了实验研究和数值计算。从汇合前后的速度和浓度分布以及y=1 mm和y=4 mm处速度和浓度的定量比较,同时参考文献中无量纲数K对流体流型的判定,证实模拟方法是可用的。随着雷诺数的增大,传统T型通道内依次经历分离流、涡流和吞噬流,混合效果也不断增强。为了利用涡流漩涡和增大分离流状态下的接触面积,在通道进口加入十字形挡板并采用交叉入流构建了新型通道T1。同时学习吞噬流的流动情况,在通道出口叠加了两相交挡板造成流体的旋转运动,构建了新型通道T2。通过对比三种通道内的流动形态和不同出口位置处的浓度分布云图,同时从压降、混合指数和混合时间等方面进行了定量分析,得出T2通道能够达到毫秒水平的快速混匀。改变通道T2内的挡板高度和倾斜角度,分析了其对混合效果以及压降的影响。权衡混合质量和压降后,分离流状态下最佳尺寸组合为B0.8D45;涡流状态下可采用B0.8D30或B0.6D30;吞噬流情况下可选用B0.8D30 或 B0.4D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