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隐喻的跨文化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ml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传统意义上讲,隐喻是一种以诗歌和文学为研究对象的课题。然而近期,隐喻研究引起了哲学家、语言学家、心理学家越来越多的关注,而且通常作为特殊意义的理论和一般语言理解理论的试验场而存在。隐喻要远比单纯的语言学知识涵盖更多。隐喻反映了我们的思维方式,它有能力驾驭我们的思想,它可作为一种交际工具,无论是在学科内部或者学科之间。隐喻甚至有能力促进思想在方式建立上的转变。隐喻模式已被用来作为一种改变人类组织思维的手段,同时隐喻已经作为一个强大的管理工具而存在。如今,在世界各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隐喻都被广泛使用,并发挥了隐喻的跨文化沟通的重要作用。因此,从跨文化的视角对隐喻加以分析和研究是很有必要的。虽然许多学者在隐喻和文化领域做了大量调查研究,但是这些研究的结论大多数是以英文资料为基础。以英文资料为基础所得出的结果是否也适用于其他语言,仍有待进一步确定。因此,着重于更多的对隐喻的跨文化方面的重点研究也是十分必要的。关于隐喻的研究,概念隐喻被着重提出。因为概念隐喻提供了一个很好的途径,可以对不同的隐喻式表达加以讨论和对比,而这种讨论和对比正是基于人类不同的经验和概念之上的。英语和汉语之间的比较,可以更加有力和充分地证明文化间的差异。英语和汉语这两种语言分属两个不同的语言群体,并涉及到不同的文化理念和假设。语言与文化密切相关,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隐喻的体现也会各有不同。因此,在隐喻学习的过程中,文化差异必须引起高度重视。文化差异往往会影响语言的功能。作为语言的重要部分,修辞在不同文化背景下也会有不同的内涵。综上所述,在学习隐喻的同时,一定要高度重视文化差异。这篇论文是通过例证的方法,试图对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英语和汉语之间的隐喻对比,加以分析和研究。本论文由绪论,正文和结论三部分组成。其主要内容如下:第一部分是绪论,主要对中外隐喻研究的理论做以简要的总结和归纳,并指出从跨文化的视角对中英隐喻对比研究的重要意义。第二部分是主体,它是由四个部分组成:第一章主要从传统的观点和认知的观点介绍隐喻的基本理论。这些理论是之后章节研究的重要理论支持。第二章集中论述了文化与隐喻的关系。首先,文化是隐喻研究的基础。文中指出,大多数的隐喻是与我们的日常生活经验有着系统性相关联系的。同时,文化对隐喻的形成和表达具有重要的影响,包括对喻体的选择。其次,隐喻思维和创造性也在文化中体现出来。此外,隐喻和文化模式总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这种互动也促进了隐喻和文化的共同成长。第三章重点介绍隐喻的统一性和多样性。同时,在本节中也将讨论隐喻统一性和多样性产生的原因。第四章介绍了对汉语和英语的隐喻个案对比研究。通过对时间和情感隐喻的各自对比研究隐喻,可以进一步认识中英隐喻的相似性和差异性是共存的。最后一部分是结论,本章是对全文的总结,并指出从跨文化视角分析中英隐喻的重要性。
其他文献
随着外部经济环境和钻具行业的发展变化,单纯以贸易方式出口钻具的外贸中小企业面临被制造工厂短路、生存空间日益缩小的局面。同时单纯的贸易商模式也难以拓展业务规模,不利
文献追踪是在读研究生全面了解国内外相关领域研究现状和前沿的重要途径。生物医学工程是一门跨多学科的新型边缘学科,快速提高该领域学生的文献追踪能力是培养研究生科研能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知识已经超过资本、土地等其它资源成为最重要的资源。知识员工是高科技企业的根本和灵魂。因此,有效的进行知识员工激励对高科技企业的发展有着特殊
本文研究的问题是中国上市公司的股利政策,尤其关注上市公司的现金股利分配。股利不仅仅是投资的一种回报方式,同时也是上市公司重要的财务决策之一。自从Lintner (1956)和Mi
第三人效果理论提出之初,戴维森就将其主要分为两个阶段,即认知阶段和后续行为阶段。在该理论研究发展的30多年来,学者的研究一直追随着戴维森所提出的步伐,并用大量的实例研
<正>小幼衔接工作是我国基础教育研究一直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小学与幼儿园属于两个不同的教育阶段,两者之间有着不同的教育目标和任务,儿童从幼儿园进入小学时会有一定的坡
由于专业的限制,理念的缺失,认识上的不足,无论戏曲学还是语言学都较少涉及地方戏的语言这一领域,这对地方戏的发展极为不利。地方戏的语言基础是方言,地方戏依字行腔,其唱腔和道白
据中德两国政府部门签署的《关于中国中小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培训合作备忘录》,工业和信息化部与德国经济技术部合作,设立了“中德中小企业经营管理者培训项目”,简称MP项目。中方
2016年出版的《红楼梦》相关图书依旧很多,选题也大致与往年相当,涉及了家世版本、文化风俗、翻译传播、艺术改编等领域,尤其是以学者和作家两种不同风格的解读,值得探讨和关
我国房地产行业已经历了近二十年发展历程,近几年,我国房地产行业的发展近乎疯狂,房地产开发企业之间的竞争已经到了白热化的程度。房价上涨的同时,土地价格也一路走高,由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