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报地方版发展对策研究——以《大河报·绿城新闻》

来源 :河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ghngfhf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20世纪90年代起,都市生活类报纸在我国许多城市迅速崛起。面对各种报纸之间,争夺信息资源和读者资源的竞争日渐激烈的局面,通过异地创办地方版的方式规避日益激烈的区域竞争,成为了众多都市报应对区域竞争、提高自身影响力、增加广告收入的战略选择。《大河报》是中原报业市场上运营较为成功、以“关切民生、倡导时尚、贴近生活、服务大众”为宗旨的综合性都市生活日报。《大河报》在郑州、洛阳、焦作等地创办地方版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经验。以较为成功的《大河报·绿城新闻》为例,来探讨都市报地方版的功能,以及创办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无疑会为《大河报》和其它都市报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借鉴,同时也将丰富我们当前都市报地方版问题的研究。   本文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都市报地方版概述。都市报地方版是都市报在日益激烈的区域化竞争中的战略选择,都市报创办地方版具有许多有利条件,地方经济的崛起提供了坚实的经济基础;报刊治理整顿的政策支持;都市报具备向外扩张的实力;地方版本身的优势;第二部分:《大河报·绿城新闻》的现状和特色。《大河报·绿城新闻》具有鲜明的地域化特征,实际的操作中大都具有“立足本土”的理念;利益上接近读者,是更深层次上的“市民生活报”,新闻操作人性化,关注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提供市民生活中必须的信息;第三部分:《大河报·绿城新闻》存在的不足和困境。新闻本土化程度不强;活动策划不足;版面设计缺乏特色;广告渠道利用不充分,营销竞争策略缺乏等。第四部分:都市报地方版发展的对策。针对第三部分指出的问题,提出了相应对策,新闻策划方面:新闻本土化;突出都市类报纸特色;拓宽报道面,增加容量。版面设计方面:调整编辑思想;设计突出特色;风格多样化。广告发行方面:广告发行本地化;增强品牌营销意识等。
其他文献
作为一份极具影响力和争议性的报纸,自创办以来,《南方周末》历史上经历了三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转型。每一次转型既是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呼应,同时也在推动着时代的发展。新世
1989年12月,《经济半小时》作为中国最早的电视经济深度报道节目开播,初期以宣传经济信息和政策、引导经济发展为主要报道功能,至2010年经历了21个年头的发展,并适应中国特定
期刊
新中国成立后,经过坚持不懈努力,中国的综合国力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相比经济、政治、军事等“硬实力”而言,中国的“软实力”发展仍旧严重滞后。但是,在“全球化”发展的趋势
近些年,中国电视综艺节目的发展似乎进入了一个“怪圈”,由于大众文化的勃兴、受众主体意识的增强与社会解压的需要,电视娱乐化大潮兴起,作为主流媒体“三驾马车”之一的综艺节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