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功能硅氰化试剂与硝基烯烃或甾体酮的氰化反应研究

来源 :华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aotianeryi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氰基存在于多种天然产物和药物分子中,同时也是可进行多种转化的重要官能团。因此,选择性合成腈类化合物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本论文研究利用小组发展的双功能硅氰化试剂Me2(CH2Cl)Si CN作为氰源,改进了硝基烯烃的不对称氰化反应,并优化了17β-氰基-17α-硅氧基甾体化合物的合成工艺,具体包括以下两方面的研究工作:1)利用手性(salen)Ti Cl2/膦叶立德络合物为催化剂,Me2(CH2Cl)Si CN为氰源,实现了β-烷基和β-CF3-β-芳基/烷基取代的硝基烯烃的不对称氰化反应,以良好到优秀的产率和对映选择性获得了一系列相应的手性β-硝基氰类化合物。值得一提的是,该方法底物普适性广,对映选择性高,而且是目前报道的硝基烯烃不对称氰化反应的最好结果。对照实验和机理研究表明,膦叶立德对手性(salen)Ti Cl2的活化对提高该反应的活性和对映选择性非常重要;此外,Me2(CH2Cl)Si CN在该反应中也表现出比TMSCN更好的反应活性。所得产物可用于手性β2-或β2,2-氨基酸和氟代含氮杂环的高效合成。2)利用双功能硅氰化试剂Me2(CH2Cl)Si CN,实现了17β-氰基-17α-硅氧基甾体化合物这一重要甾体药物中间体的一步法高效合成。在雄甾-4,9(11)-二烯-3,17-二酮的硅氰化反应研究中,通过对路易斯碱催化剂的系统考察,发现仅使用4 mol%的廉价易得的DBU可高效催化反应,以良好的产率获得相应的17β-氰基-17α-硅氧基甾体产物。而且,在常温空气条件下,将该反应放大至100 mmol时,通过简单后处理和重结晶即能以72%的产率获得目标产物,母液经柱层析回收,总产率为85%。与文献报道的二步合成法相比,该方法具有以下优势:原子经济性和步骤经济性高,反应条件温和,后处理操作简单,废弃物产生明显减少,生产成本大幅降低。
其他文献
研究首先基于已有地质、地震、测井和分析测试资料,应用泥页岩分析方法、地震沉积学方法、石油地质学方法、地球化学方法等,剖析泥岩相的展布特征、泥岩空间展布、烃源岩有机
植物繁殖保障与异交的进化适应是植物繁殖与进化生态学领域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黑环罂粟(Papaver pavoninum Fisch.)是广泛分布于新疆荒漠草原带且春季开花的一年生野生花卉
季风涡旋作为环境背景场有利于热带气旋的(TC)生成,同时二者之间非线性的相互作用会导致TC路径的北折,从而引起台风路径预报的误差。季风涡旋对台风的生成及路径具有十分重要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信息交互产生的庞大数据量对通信系统的带宽和速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硅基光电子技术以其器件尺寸小、无焦耳热损耗、CMOS工艺兼容等独特优势成为支撑新一代光通信、光互连的核心技术之一。在越来越多的光学元器件完成硅基平台集成后,集成光学芯片也逐渐走向了实际应用,但系统中以光隔离器和光环行器为代表的非互易光学器件仍使用分立器件,严重制约了硅基光电子技术的成本和应用范围。因此对于集成非互
当今时代,人们获取的数据常常具有多维结构,例如灰度视频具有行-列-帧结构.如何有效处理和分析这些多维数据,挖掘其内在信息,是人们研究的热点.张量分解是矩阵奇异值分解的高
目的:小细胞肺癌(small cell lung cancer SCLC)是高侵袭性恶性肿瘤,占肺癌的15%,其倍增时间短,增殖指数高、易早期播散,预后差。美国退伍军人分期(Veterans Administration
常规的油气勘探目标已经满足不了人们对油气开采的需求,中小型复杂隐蔽的油气藏成为了人们新的重点开采对象,而相对应的勘探难度也随之提高。地震资料处理技术是地震勘探技术
随着化肥的大量投入,农田土壤出现了酸化、板结、盐渍化等质量问题,生态环境出现了水体富营养化和重金属污染等紧迫问题,有机肥与化肥配合施用或有机肥替代化肥施用已成为当
随着装配式建筑产业化的推进,轻骨料混凝土也用于结构保温一体化的外墙设计中,但轻骨料混凝土比普通混凝土内部连通孔隙多,孔隙的存在导致轻骨料混凝土内部的湿度传递与普通混凝土势必有所差别,水分含量和湿度场的分布对早龄期混凝土的强度发展、体积变形以及耐久性会产生不利影响。纵观国内外学者,大多研究的是普通混凝土的内部相对湿度变化,而关于轻骨料混凝土内部湿度传输和轻骨料混凝土内部湿度场的相关研究寥寥无几。基于
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是性质恶劣、危害严重、影响广泛的犯罪活动,我国立法及司法机关一向高度重视对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打击。自1997年现行刑法颁布以来,随着立法解释、司法解释、会议纪要等规范性文件的出台,学者及司法实务工作者对黑社会性质组织认定的研究也随之深入,“非法控制特征”已成为理论及实务界公认的黑社会性质组织的本质特征。而2018年初“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开展以来,实践中对于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