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程医疗平台设计与实现

来源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ixun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尽管快速发展的移动互联网技术在过去十年间深刻地改变了人们交流的方式和内容,但在一些特殊场景如远程医疗、现场执法、救灾指挥等应用中还有很大潜在使用空间有待挖掘。远程医疗的技术基础是移动互联与视频会议,但目前市场上流行的视频会议系统并不符合远程医疗的需求:首先,市面上的视频会议平台没有提供医学图像处理功能;其次,市面上的视频会议平台大多针对于企业及政府部门的需求,部署灵活性差,不适用于基于移动互联网临时性会议;最后,昂贵的服务器租用费用,不适宜低成本特定应用需求的小型视频会议平台。本文以实际医疗会议需求为基础,在多种网络环境下研究实现了小型视频会议的医疗平台。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1.从远程医疗的实际需求和系统可行性、实时性出发,分析和设计了远程医疗平台的具体功能和整体结构。根据流媒体协议设计了会议所采用的流媒体传输方式,实现了3G/4G网络下RTSP推模式音视频转发的解决方案。  2.设计了远程医疗视频会议服务器,有音视频转发和会话管理功能;根据多人会话的需求,对比分析了集中式混音和分布式混音两种混音方案,设计实现了一种基于集中式方案的混音模块。  3.设计并实现了医疗会议中后台专家使用的PC客户端软件。除常规视频会议终端功能外,该软件还提供有图像处理接口,实现视频图像截图、局部放大、对比度增强、彩色处理及边缘锐化的医学图像处理功能,方便后台医生视频就诊。  4.设计并实现了医疗会议的移动设备客户端软件。该软件提供多种网络环境下的推模式功能。针对硬件及软件编解码各自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种硬件编码软件解码相结合的方案,以减轻移动设备的负荷,使系统在实时性、扩展性上更有优势。  5.综合运用以上内容完成医疗会议平台,并对服务器及以上客户端的性能进行检测。在实际的医疗会议场景中得到应用,验证了本系统的科学性和实时性。
其他文献
随着互联网和计算机技术的普及和飞速发展,数字多媒体产品得到了广泛应用。如何在网络环境下实施数字产品的版权保护、合法权益和信息安全,成为数字通信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数
本文首先介绍了PTN的网络架构,与以前的网络架构相比而言,其优点有哪些,对当今通信系统的发展所能起到怎样的影响力。我们所遇到的问题和难点有哪些,如何来解决这些问题,并随之引
微震监测是集地震学、计算机学、地球物理学、物探等多门学科发展而形成的一门技术,微震监测系统能够对矿山煤炭盗采和越界开采放炮事件进行准确的定位,方便国家对矿山开采监测
在认知无线电网络中,压缩感知(CS)技术通过利用宽带频谱的稀疏性,将采样与压缩过程结合为一个整体,使得频谱检测能够以亚奈奎斯特采样率(sub-Nyquist)来采集宽带信号,对突破宽带
近年来,多模态生物识别技术一直是研究的热点,而在多种生物识别技术中手指因其高度的便捷性和可接受性被广泛应用于个人身份验证。然而,如何合理有效的实现手指多模态生物特
人脸识别是生物特征识别技术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它与传统的身份识别方法完全不同,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可靠性和有效性,因此人脸识别已成为模式识别和人工智能领域的研究热点
随着无线网络在各领域的广泛应用和不断发展,人们越来越关注无线网络的安全问题。无线信道的开放性和不稳定性使得无线网络面临着较大的安全风险;移动终端在硬件资源上不同程度
进入2008年,随着网络容量压力的驱动,全球40Gbit/s波分复用系统商用化进程出现明显的加速趋势,并开始规模部署。国际上,一些主流运营商将在2008年底完成40Gbit/s波分复用网络建设
无线传感器网络(WSNs)具有信息采集、传输和处理功能,被认为是21世纪最有影响力的技术之一,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WSNs时间同步技术是WSNs中保持常用功能正常运行的关键技术,如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