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个体将取得的成就或突破性进展归因于自身努力或能力时,会体验到自豪情绪。自豪作为一种常见的自我意识情绪,能激励人们对权力的追求,对社会地位的向往,对自身和社会群体的良好感觉。近年来大量研究表明,自豪不是单一维度的心理结构,根据归因方式的不同分为真正自豪和自大自豪两个维度。当个体把成就事件归于内部、不稳定、可控的原因时,会产生真正自豪(如,我成功了,因为我的勤奋努力);个体把成功事件归于内部、稳定、不可控的原因时,会产生自大自豪(如,我成功了,因为我的天资聪颖)。纵观以往自豪与亲社会行为的研究,发现学者们的研究结论存在分歧。支持自豪两维心理结构的研究表明,真正自豪与积极人格和亲社会行为有关,而自大自豪与消极人格和反社会行为有关。Maarten和David(2012)研究表明真正自豪个体相对于自大自豪个体有更多的亲社会表现。而不支持自豪两维心理结构的研究指出,自豪促使个体在成就领域做出更多的积极表现和亲社会行为,否定自豪的消极作用。研究发现,自豪两维度对污名群体的评价存在显著差异,真正自豪个体对污名群体持积极的态度,而自大自豪个体对污名群体持消极敌对态度,而共情促使真正自豪个体对污名群体产生更多的积极评价。已有研究证实自豪促使组织领导者产生更多的助人行为,但没有从自豪是两维心理结构的角度进行探讨。本研究探索真正自豪和自大自豪对不同群体助人行为的影响,以及共情在两者之间发挥的作用。实验一:探讨自豪对不同群体(污名群体和非污名群体)助人行为的影响。通过情景想象任务法诱发被试产生相应的自豪情绪体验,采用真正自豪与自大自豪量表检测情绪诱发的有效性,然后考察真正自豪组、自大自豪组和控制组被试对不同类型群体助人行为的影响。实验二:已有研究证实特质共情与助人行为(包括志愿服务、慈善捐赠和献血等)关系密切,因此将特质共情作为控制变量,探讨诱发和不诱发状态共情时个体对不同群体助人行为是否存在显著差异。自豪情绪的诱发方法与有效性检验与实验一相同,采用人际反应指针量表测量被试的特质共情水平,然后每组各半数的被试通过观看视频材料的方式诱发状态共情,并使用共情反应量表测量被试的状态共情水平,最后通过利克特等级评分测量助人行为意向。结果表明:(1)真正自豪组、自大自豪组和控制组之间的自豪情绪基线值(前测)不存在显著差异。分析情景想象任务的前测和后测结果发现,情景想象任务有效诱发了真正自豪组被试的自豪情绪,也有效诱发了自大自豪组被试的自大情绪,控制组情绪前后测不存在显著差异,因此情绪诱发的效果显著。(2)自豪与群体类型的交互作用显著,即真正自豪组和自大自豪组对不同群体的助人行为存在显著差异。主要表现在,对污名群体的助人行为上自大自豪组显著低于真正自豪组;对非污名群体的助人行为上自大自豪组、真正自豪组不存在显著差异。真正自豪组对污名群体提供更多的帮助,自大自豪组对污名群体提供较少的帮助。(3)自豪、群体类型与状态共情三者的交互作用显著,状态共情在自豪与不同群体助人行为之间发挥调节作用。进一步简单效应分析显示,对于真正自豪组而言,状态共情促进被试对污名群体提供更多的助人行为;对于自大自豪组而言,状态共情并不影响该组被试对污名群体的助人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