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果藜地上地下结果性的生活史对策

来源 :新疆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4次 | 上传用户:hlj123456789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通过对角果藜(Ceratocarpus arenarius L.)的物候、结实格局、地下散布单位入土方式、地上地下生长动态、生殖配置、果实散布的研究,讨论其在准噶尔荒漠极端环境条件下的生活史对策。结论如下: (1)物候、地上地下结实格局及地下散布单位入土方式:A)角果藜种子早春萌发,开花早,花期持续时间长;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存期占整个生活周期的4/5以上。B)地下散布单位仅2个,位于主茎第1节处,地上散布单位多数,位于三歧聚伞状分枝的叶腋处;形成地下散布单位的花有专一性。C)地下散布单位以主动性的动态“旋转”模式和借助外力因素的被动方式顺利入土。 (2)物候、地上和地下部分生长动态以及生物量配置特性:A)株高生长速率随时间变化呈“增加-减少-增加”的模式;而垂直根的生长速率则呈“逐渐减少”的模式。这种消长规律同土壤水分的变化密切相关。B)在幼苗期叶构件在整个生物量中占最大比例,在结果期生殖配置高达47%以上,高于一次结实的草本植物的生殖投入。 (3)果实散布特性:地下果实不易散布,在母株生长地进行原位萌发。地上果实可借助风、动物等外力因素进行远距离散布。地上果实具有特殊的风滚式散布方式。散布时间起始于9月,10-11月达到高峰。“风滚式”散布模拟实验显示,果实散布量随滚动距离的增加而减少,两者之间呈显著负相关关系。
其他文献
如何切实有效地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一直是数学教学所关注的。数学教学的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可以说,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教 学的主体,即教师的一切活动就是要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要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让学生得到充分发展。这就是我们所需求的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要全面提高初中学生的数学素质,就要求老师切实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下面结合本人近来的教学实践,谈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期刊
目的:研究阿片肽受体系统与神经肽FF受体系统在疼痛调节中的相互作用,开发既具有镇痛活性又具有低依赖和耐受的新型小分子配体。通过阿片受体激动剂与Pro-Phe-Arg-Tic-NH_2杂合,旨在合成双功能杂合肽,使其既能作用于阿片肽受体,又能作用于神经肽FF受体。方法:基于重叠药效团理论,把对μ阿片受体具有较高亲和力和选择性的四肽Morphiceptin与Pro-Phe-Arg-Tic-NH_2通过
  针对生物氧化提金工艺氧化渣氰化浸出过程中氰化物耗量大、水系统难平衡、氧化液洗涤效果不佳等问题,通过对氧化液组成及氧化液中各离子在氰化过程中反应及洗涤作业水量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