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保持着高速增长,但也伴随着一定的通货膨胀。通货膨胀使居民的实际收入降低,资产缩水,福利水平下降。因此,通货膨胀存在着福利成本,即面对通货膨胀,经济个体被迫改变持有货币的经济行为所造成的效率损失。通货膨胀福利成本能够反映通货膨胀对居民经济生活的实际影响。需要准确计量居民承受的通货膨胀福利成本,从而寻找提高居民福利的有效途径。对此,本文对货币需求理论的货币功能观及其演进进行了梳理与分析。通过对传统货币理论与具有微观基础的现代货币理论疏导,本文从传统货币需求理论对通货膨胀福利成本的局部均衡估计,以及现代货币理论对福利成本的一般均衡估计,形成理论框架并确立计量方法。在此基础上,本文结合我国所特有的城乡二元经济格局,对我国通货膨胀福利成本的城乡差异进行深入研究。在理论研究部分,本文重点探讨了货币的消费者剩余理论、货币效用理论以及现金约束理论,分析了货币需求与货币效用之间的传导关系并根据我国实际得到新的通货膨胀福利成本计量表达式。在实证检验部分,本文使用各省区年度面板数据,分城乡区域两部分得出货币需求函数回归结果。本文通过研究发现在通货膨胀率和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存在差异的情况下,温和通货膨胀下农村福利成本普遍大于城市,但在通货膨胀率过高时城市福利成本高于农村,同时进行省际分析的结果表明,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城乡差异更大。结合这些实证结果,本文分析了形成城乡差异的主要原因,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即如何就城乡之间的差别制定差异性政策,在缩小城乡差异的目标下共同降低通货膨胀中城乡居民的福利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