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创新活动专业化分工不断细化,企业需要与其他专业化企业开展互补性合作组成功能各异的网络社群生产复杂产品。因此,产业内的竞争由个体间竞争向基于网络的社群间竞争转变。在这种新的创新组织形式中,企业如何通过网络社群嵌入提升创新绩效成为其面临的关键问题。因此,分析网络社群嵌入特征对企业创新绩效的驱动机制对于企业创新实践具有重要指导意义。针对该问题,本文整合知识基础观、社会网络理论及组织认知理论的相关研究,构建网络社群嵌入驱动企业创新的“双层次-二维度”综合模型,以揭示网络社群嵌入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机制。具体而言,在个体网层面,在社群边界存在条件下,将企业个体网在网络社群中的嵌入行为解析为群内结构嵌入、群间结构嵌入、群内关系嵌入及群间关系嵌入四种方式。这四种嵌入方式分别为企业在网络社群中的创新过程提供了资源整合基础和认知组合,从而助推了由“知识来源-知识过程”二维度构成的四种不同的知识学习过程。一方面,企业通过群内与群间结构嵌入拓展群内与群间关系广度,实现对群内本地知识及群间远程知识的访问;另一方面,通过群内与群间关系嵌入强化群内与群间关系深度,实现对群内本地知识及群间远程知识的整合,从而提升企业创新绩效。在网络社群层面,社群结构及运行特征又会对企业在群内的知识学习活动产生促进或约束,从而影响企业创新绩效。基于“双层次-二维度”理论模型,本文选取相应的网络变量,分别考察了个体网结构嵌入(企业群内中心地位、群间中间人位置)和关系嵌入(群内关系强度、群间关系强度)对企业创新绩效的作用,网络社群结构特征(社群凝聚性)与运行特征(社群关系动态)对企业创新绩效的直接作用及其对企业个体网结构嵌入和关系嵌入效应的调节作用。以2000-2017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领域的上市企业为研究样本,运用固定效应的面板负二项回归模型进行实证检验,并基于研究结论阐明网络社群嵌入提升企业创新绩效的管理启示。具体结论如下:(1)在个体网层面,群内中心地位通过作用于企业的群内知识访问过程而对企业创新绩效产生倒U型影响,占据群内中心地位有利于企业广泛访问群内知识的及获得较高的群内控制优势,而超过临界值后,企业将面临较高的群内关系维护成本及认知惯性风险;群间中间人位置通过作用于企业的群外知识访问过程而对企业创新绩效产生倒U型影响,占据群间中间人位置能够促进企业广泛访问群外异质性知识及获得较高的群间控制优势,而占据过多的群间中间人位置会导致企业面临较高的群外关系维护成本及认知超载风险;群内关系强度通过作用于企业的群内知识整合过程而对企业创新绩效产生倒U型影响,较强的群内关系能够在合作双方间建立信任从而促进企业对群内隐性知识的内化和吸收,而超过临界值后,会加剧企业在群内的网络关系惯性及认知惯性,创新绩效随之降低;群间关系强度通过作用于企业的群外知识整合过程而对企业创新绩效产生倒U型影响。较高的群间关系强度可以使企业获取群外伙伴信任,从而缓解群间竞争导致的伙伴间低身份认同,促进企业对群外异质性知识的整合,然而过高的群间关系强度会导致企业承担较高的群外关系维护成本及认知惯性风险。(2)在网络社群层面,社群凝聚性程度对企业创新绩效存在非线性的负向影响。社群凝聚性程度的提高会使企业形成较高的认知惯性及群内合作惯性,导致企业对异质性知识的搜索意愿降低,创新绩效快速下降;社群关系动态程度对企业创新绩效产生倒U型影响。适度的群内关系变动通过更新群内知识库来减少企业的锁定效应,并避免过度变动导致的群内知识基础及认知结构发展中断带来的风险和成本,使企业实现对群内知识库的有效利用,从而获取较高的创新绩效。(3)对于个体网与网络社群双层次的交互,较高层次的网络社群结构与运行特征对较低层次的个体网嵌入效应发挥调节效应。在凝聚性程度较高的社群环境中,群内中心地位、群间中间人位置、群内关系强度及群间关系强度与企业创新绩效之间的倒U型关系均变平缓。在该社群环境中,对于企业在群内与群外的资源配置而言,企业应降低发展群内与群外关系广度与深度的努力,采用在群间移动的方式阶段性地适度嵌入于某个社群,从而对群内本地及群外远程知识进行访问与整合,实现创新绩效的提升。在关系变化程度较高的社群环境中,对于企业群内创新而言,群内中心地位与企业创新绩效之间的倒U型关系变陡峭,群内关系强度与企业创新绩效之间的倒U型关系变平缓。对于企业群间创新而言,群间中间人位置与企业创新绩效之间的倒U型关系变化不明显,群间关系强度与企业创新绩效之间的倒U型关系变陡峭。对此,在企业群内创新资源配置中,企业应增加发展群内关系广度的努力,以充分访问群内流入的异质性知识来提升创新绩效。同时,减少发展群内关系深度的努力,避免由于培养对群内特定伙伴知识的吸收能力而丧失对群内新成员的关注。在群外创新资源配置中,企业应发展与现有群外伙伴的关系深度,确保企业对异质性知识的有效整合,从而实现群内访问异质性知识及群外整合异质性知识的良性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