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合成了两种新型氮氧自由基:3,4-二甲氧基苯取代氮氧自由基(NITPh-3,4-(OMe)2)和3-乙氧基-4-甲氧基苯取代的氮氧自由基(NITPh-3-OEt-4-OMe),利用红外光谱(IR)、紫外可见光谱(UV-vis)、元素分析、X-射线粉末衍射(XRD)、电子自旋共振谱(ESR)、单晶X-射线衍射的方法进行了表征。氮氧自由基分别与稀土金属的六氟乙酰丙酮盐[Ln(hfac)3·2H2O][Ln=Sm,Eu,Gd,Tb,Dy;hfac=六氟乙酰丙酮阴离子]和过渡金属锰的六氟乙酰丙酮盐[Mn(hfac)2·2H2O]反应得到了十一种新型配合物[Ln(hfac)3(NITPh-3,4-(OMe)2)2][Ln=Sm(1),Eu(2),Gd(3),Tb(4),Dy(5)],[Ln(hfac)3(NIPh-3-OEt-4-OMe)(IMHPh-3-OEt-4-OMe)][Ln=Sm(6),Eu(7),Gd(8)],[Ln(hfac)3(NIPh-3-OEt-4-OMe)2][Ln=Tb(9),Dy(10)]和[Mn(hfac)2(IMHPh-3,4-(OMe)2)]2(11)。配合物1-5为单核三自旋结构,中心金属Ln(Ⅲ)是八配位,与来自两个氮氧自由基的两个氧原子连接和三个六氟乙酰丙酮中的六个氧原子配位,形成了畸变的十二面体构型。配合物6-10也为单核结构,其中两个配合物[Ln(hfac)3(NIPh-3-OEt-4-OMe)2][Ln=Tb(9),Dy(10)]的结构与配合物1-5的结构类似,而配合物6-8中有一个氮氧自由基转变成其还原衍生物(IMHPh-3-OEt-4-OMe),中心金属离子Ln(III)采取八配位的畸变十二面体构型。在配合物11中,两个还原衍生物分子IMHPh-3,4-(OMe)2作为桥联配体分别与中心离子Mn(II)成键,形成了双核Mn(II)的结构。每个中心金属Mn(II)都分别与两个六氟乙酰丙酮阴离子和两个桥联IMHPh-3,4-(OMe)2成键,形成六配位畸变的八面体构型。对配合物的磁性进行了研究。对稀土自由基配合物,利用简化后的近似模型,对配合物的磁化率进行了简单拟合,结果表明:配合物2和7中,Eu(III)-自由基之间表现反铁磁性相互作用(zJˊ<0);配合物3中,Gd(III)与自由基之间呈现弱的铁磁性的相互作用(J1=3.40 cm-1),自由基之间呈现反铁磁性相互作用(J2=-9.99cm-1);配合物4和9中,Tb(III)与自由基之间存在铁磁相互作用(zJ’>0);配合物5和10中,Dy(III)与自由基之间存在着反铁磁性相互作用(zJ’<0)。对配合物4、5、9和10进行了交流磁化率测定,排除其作为单分子磁体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