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高原环境的低压性低氧是导致急性高原反应(acute mountain sickness,AMS)的重要原因,但其具体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揭示。自2010年藏族人群的高原适应性基因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以来,高原病易感性的遗传学机制研究也更为广泛的开展。既往有研究报道了部分与高原适应相关的热点核基因,以及线粒体基因单倍群与AMS的相关性,而针对于线粒体基因点突变与AMS相关性的报道尚较少。因此,本研究采用二代测序方法对急进高原的志愿者进行线粒体基因组的全测序,进一步探究线粒体基因点突变与AMS的相关性。方法:84名世居平原的汉族青年男性志愿者,在40小时内进入到海拔4000米的高原地区。分别在平原环境及高原环境下对志愿者进行实验室检查,氧饱和度检测,以及动态心电图及动态血压等检查,记录相关生理学指标。对志愿者的外周血标本进行线粒体基因组二代测序,与标准序列对比记录突变位点结果。到达目的海拔后,根据修正后的路易斯湖评分法对84名志愿者进行AMS的评价,比较AMS+/AMS-两组在线粒体基因突变位点上的差异,探讨线粒体基因突变位点与AMS的相关性。同时,通过对生理学指标的比较探索与AMS相关的生理学特征,并分析线粒体基因突变后可能的作用靶点。结果:1.急进高原后,中性粒细胞比例(OR 1.06,95%CI1.01-1.12,P0.05)与脉氧饱和度水平(OR 0.87,95%CI0.79-0.95,P<0.05)与AMS的发生独立相关。2.A4576G 是 AMS 的危险因素(OR 6.27,95%CI 1.2-32.7,P<0.05),T11613C(OR 0.10,95%CI 0.01-0.83,P<0.05)、A8923G(OR 0.15,95%CI 0.03-0.76,P<0.05)、T5543C(OR3 0.19,95%CI0.04-0.95,P<0.05)是 AMS 的保护性因素。3.发生A4576G突变的9名志愿者,其急进高原后的血氧饱和度水平低于未发生该突变的 75 名志愿者[(68.1 ±7.9)%vs.(75.8±6.1)%,P<0.05]。4.发生A8923G突变的15名志愿者,其进入高原后的血钠离子水平高于未发生该突变的 69 名志愿者[(144.6±1.9)mmol/L vs.(143.2±1.9)mmol/L,P<0.05]。结论:1.人体进入高原后维持血氧饱和度水平的能力,以及中性粒细胞水平的升高可能与汉族青年男性AMS的发生相关。2.线粒体基因A4576G突变是汉族青年男性AMS的危险因素,其作用靶点可能与进入高原后机体维持血氧水平的能力降低相关。T11613C、A8923G、T5543C突变是汉族青年男性AMS的保护因素,其中A8923G的作用靶点可能与进入高原后水钠代谢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