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上市公司公司治理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影响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clle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公司制企业出现以后,剩余索取权和控制权发生了分离,从而导致了公司治理问题的产生。健全、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是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而伴随着公司所有权和控制权的分离,随之产生的内部控制又是公司治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可以说公司治理结构是建立在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的基础之上的。因此,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之间存在着难解难分,千丝万缕的联系。内部控制从开始到现在,经历了很多的阶段,每个阶段都经历了不同的演变过程,从内部控制的历史演变发展过程中可以看出公司治理结构的不断推进和发展。近年来,国内外各种财务舞弊丑闻频繁被曝光,这对资本市场的运作和投资者的心理均产生了严重影响,而其中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内部控制的失效。因此,国内外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开始注意留意和关注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情况,希望通过公司披露内部控制情况来了解公司的经营情况和发展状况,从而为能够做出合理的投资决策提供准确而详尽的参考信息、。因此,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成为解决信息需求者和信息的提供者之间信息不对称的桥梁。内部控制信息与企业的经营状况以及财务状况密切相关,所以通过披露内部控制信息,投资者可以了解公司的内部控制的设计和执行情况是否完善,有无存在设计缺陷、内控执行无效的情况出现,同时还能提高管理当局有针对性的对内部控制进行加强和改善,提高管理层的内部控制意识,改善内部控制薄弱的环节。影响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因素很多,但是,最根本最深层次的还是公司治理问题,因此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公司治理的完善制约着内部控制信息的披露,而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提高又有利于公司治理的进一步改善。那么,怎样实现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之间的完美结合呢?这就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实际问题,同时,怎样协调好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之间的有效互动又是我们需要解决的另外一个有意义的问题。因此,本文基于以上的原因,从公司治理角度来研究公司治理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影响。本文把公司治理因素分为内部治理因素和外部治理因素,在对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以及两者的关系进行深入的规范研究的基础上,阐述我国上市公司公司治理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影响因素,并进一步进行实证分析,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最后根据实证分析的结果进一步分析原因和根本的症结所在,为进一步提高和改善我国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现状提出更多行之有效的改进意见。实证部分,首先本文选取上海证券交易所2007年-2010年A股上市制造业为样本数据,然后把公司治理因素分为内部公司治理因素和外部公司治理因素,内部治理因素又分为国有股持股比例、股权集中度、管理层持股比例、股权制衡度、董事会规模和董事长兼任总经理等;而外部治理因素分为基金持股比例、独立董事比例、是否聘请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以及出具的审计意见类型等方面,分析公司治理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影响因素,再应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样本数据进行回归分析。通过实证分析得到如下的实证结果:董事会规模,管理层持股比例,股权制衡度以及董事长兼任总经理与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显著。而其他的国有股持股比例,股权集中度,独立董事比例,基金持股比例,四大和审计意见类型与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不显著相关。因此,可以发现内部治理机制比外部治理机制对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影响更大。本文由于笔者能力水平有限同时时间有限,因此本文的研究难免存在某些局限性,如指标选取不够全面、样本数量不是特别大、没有考虑行业因素的影响等。基于以上的实证结果,本文对如何改善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提出了进一步改进意见,同时对公司治理的完善也提出了政策建议,这对提高我国上市公司完善公司治理,继而规范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也对提高我国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公司治理为基础,以内部控制为指导,通过规范研究和实证研究相结合,以实证分析公司治理因素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的影响,并基于公司治理角度提出了相关的措施和建议。全文共分为五章:第一章为“导论”。该章主要阐述论文的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论文框架和思路以及研究所采取的方法,最后指出本文的创新之处。第二章为“文献综述”。该章首先总结国外研究状况,然后分析我国的研究水平,最后进行文献评述。第三章为“理论基础和分析”。本章首先阐述公司治理理论,然后分析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理论,最后阐述公司治理理论和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理论之间的相关关系。第四章为“实证研究设计”。该章是本文的核心部分,首先提出研究假设,然后从公司治理的内部因素与外部因素对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进行实证分析。第五章为“研究结论及建议”。这章主要是在第四部分的实证分析结果的基础上,然后有针对性的从公司治理的角度对我国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提出改进。本文试图从以下几点进行创新:(1)本文从公司治理角度,把公司治理因素分为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从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来分析其对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影响。期待找出影响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关键因素,然后从关键影响因素着手,完善公司治理,进而提高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从哲学的角度分析,内部公司治理因素即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决定着事物的性质和发展方向,因此要针对事物的源泉找方法,即公司治理因素中的内部治理因素才是影响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的关键因素;但是,是否外部公司治理因素就完全没有影响呢?外部公司治理因素即外因,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它对事物的发展起到促进、加速或延缓、阻碍的作用,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因此,虽然本文中外部公司治理因素并未通过显著性检验,但是外部公司治理因素会对内部公司治理因素起到一定的反作用,内部和外部治理因素共同作用、协调发展才能达到完善的公司治理机制,两者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关系。而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又是内部控制的基础和前提,也是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基本保证,因此,公司治理的好坏是影响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根本性因素。实证结果表明内部因素比外部因素对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影响更大。(2)本文首次尝试性的把基金持股比例这一变量加入外部公司治理因素中。从理论上来讲,机构投资者与一般投资者相比,在资金、信息和人才方面占了很大的优势,拥有专业的理财能力和分析能力,科学的投资计划和操作方式,他们大多是职业的投资者;从另一方面来说,机构投资者与一般投资者相比拥有更强的外部独立性,是强有力的外部投资者。具体而言,机构投资者相比一般投资者而言主要在以下两个方面具有优势:第一,在动力上,机构投资者拥有雄厚的资金,一般对单一企业的投资资金数量都会比较大,因此为了追求自身经济利益最大化,他们会限制公司内部人的机会主义行为,加强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第二,在能力上,机构投资者对市场上的投资领域很熟悉,具有丰富的投资经验,因此,他们可以提高内部控制的相关信息质量和信息含量,降低了公司外部股东和内部控制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难题。而其中基金持股又是最主要的机构投资者之一,所以笔者认为基金持股能促进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且持股比例越高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就越充分,反之,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就越不充分。但是通过研究发现目前在以往的研究中却并未考虑基金持股比例这一因素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的影响,因此,相比以往的研究,本文在变量的选取方面更加全面。
其他文献
改革开放以来到现在,我国经济体制经历了由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国有企业的发展也走向了市场化的道路。近年来行业间和企业间的竞争日益激烈,
首次提出了国内商用飞机风切变规避导引系统的适航取证方法。分析了风切变规避导引系统的设计要求;介绍了风切变规避系统适用的适航条例;针对一般性的风切变规避导引系统,划
成本控制管理在房地产企业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其管理水平和效率、竞争能力反映和影响着一个房地产企业的地位和实力,因此成本控制精细化对房地产企业有着重要的意义。房
本论文主要通过专业的社会工作者介入到居家养老服务中,来体现社会工作介入居家养老模式的具体做法和所起到的作用。主要采用文献研究和质性研究的方法,以A区居家养老社工为例,
<正>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CHD)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腔狭窄或阻塞,或因冠状动脉功能性改变(痉挛)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引起的心脏病[1]。心绞痛属于冠心
脂质体法将COX-2-shRNA载体转染肝癌细胞株SMMC-7721,G418筛选获得稳定细胞系COX-2-shRNA-SMMC-7721,通过RT-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细胞系中COX-2基因mRNA转录水平和蛋白
美国“模范少数民族”的代表人物黄玉雪的自传体小说《华女阿五》(195 0 )是第一部赢得广泛赞誉的华裔美国文学作品 ,但同时也受到某些民族主义思想极为强烈的华裔男性作家的
当前世界范围的会计准则变革以及经济发展对会计实务产生了巨大影响,主要表现在资产负债观的主导地位、会计职业判断的空间增加难度提高、会计规范的经济活动日趋复杂化等方面
目前已开发的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如SAHA表现出了广泛的临床应用前景。然而,其作用机制有待进一步阐明。该研究旨在探明SAHA对p21蛋白稳定性的影响。运用Real-time PCR、
本文旨在对人力资源部门建立基于平衡计分卡的绩效考核体系,以一套科学的、完整的、战略的绩效考核体系督促人力资源部门扮演战略角色及履行战略职责。知识经济时代下,人力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