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了解贫困人口的贫困归因方式、心理健康和总体幸福感的特点;探讨贫困人口的归因方式、心理健康和总体幸福感三者之间的关系。 方法:采用中国大陆版贫困归因问卷(CMPAQ)、症状自评量表(SCL-90)、总体幸福感量表(GWB),对重庆市贫困人口分别进行贫困归因、心理健康和总体幸福感测查。由18名心理测评人员对重庆市961名贫困人口采用现场发送问卷的方式展开调查,每次被试10人为一组,测试时间大约为每人30~40分钟。统计分析采用SPSS18.0对911份有效问卷的数据进行t检验、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回归分析。 结果:①贫困人口在各贫困归因分量表上的得分从高到低依次为负担命运、个人能力、社会制度、地理环境、个人家庭;不同年龄、性别和文化水平的贫困人口在贫困归因量表的负担命运、个人能力两个因子上有显著差异,不同性别的贫困人口还存在社会制度的归因差异;SCL-90总分高分组、低分组在贫困归因的个人家庭和地理环境两个因子上有显著差异。②SCL-90总分大于160分的贫困人口为274人,心理问题检出率为30.1%;SCL-90量表中除人际关系敏感外其余所有因子的得分均显著高于中国常模;不同年龄的贫困人口在躯体化的维度上有显著差异,不同性别的贫困人口在偏执的维度上有显著差异,不同文化水平的贫困人口在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恐怖四个因子上有显著差异。③贫困人口中男性的总体幸福感低于中国常模;不同年龄的贫困人口总体幸福感有显著差异,不同性别、文化水平的总体幸福感无显著差异;SCL-90总分高分组的总体幸福感得分显著低于低分组。SCL④-90总分与贫困归因量表中的社会制度、个人家庭和地理环境三个因子呈正相关;贫困人口归因方式在个人家庭、地理环境两个因子上与总体幸福感呈负相关;贫困人口SCL总分与总体幸福感总分呈现负相关。⑤贫困归因方式和幸福感对心理健康水平的回归分析结果:归因方式的地理环境总均分和幸福感总均分对SCL-90总均分有显著的预测力,回归系数R为0.481,共解释23.2%,回归方程为y=3.106-0.561X1+0.056X2,回归方程有效(F=68.333,p=0.000)。 结论:贫困人口的贫困归因方式倾向于负担命运、个人能力和社会制度的归因,而不倾向于地理环境和个人家庭的归因。贫困人口的心理健康水平和男性的总体幸福感低于普通人群。贫困人口在贫困归因中越倾向于作个人家庭和地理环境的外控归因,其总体幸福感和心理健康水平越差。贫困归因方式和总体幸福感对心理健康有显著的预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