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三十多年来,我国的改革开放程度不断深入,我国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都取得了飞速的发展。纵观改革开放近四十年来的发展,我国从政治、经济到社会文化建设等各方面的变化是巨大的。伴随社会的发展和变化,我国的道德格局呈现出明显的时代特色。从整体来看,目前,我国的道德主旋律是积极向上的、健康的,但近些年来社会上大量道德冷漠、道德失范事件层出不穷。如以佛山“小悦悦”事件、“范跑跑”事件、成都的“让座门”等为代表的道德冷漠事件接连不断的发生,以及诸多“老人倒地不敢扶”、“路遇危困不敢救”、“施救反遭诬陷”等现象也层出不穷,诸如此类道德冷漠事件引起了社会民众的高度关注和反思。“道德冷漠”现象已成为当前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之痛,成为了当今社会亟待解决的焦点问题。无论是社会管理层、学术研究者、教育工作者还是广大普通群众个体都在迫切寻求解决“道德冷漠”问题的有效途径。在参考和学习以往针对“道德冷漠”相关文献的过程中,发现国内各位学者从各自不同的研究领域出发,从不同的视角阐述了道德冷漠的形成原因及解决对策。本文在分析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基础上以马克思主义道德观为视角从分析道德冷漠的内涵入手,对道德冷漠问题进行了分析和研究。以期对道德冷漠问题有更全面更深入的了解,并最终找到消解道德冷漠问题之有效途径。论文从五个方面较为全面的分析了道德冷漠的主要表象:分别是社会管理中的道德冷漠、人际关系中的道德冷漠、陌生人的道德冷漠、网络世界的道德冷漠和社会舆论的道德冷漠。并通过分析总结出道德冷漠会带来误导社会道德生活、影响党和政府形象、助长社会不良风气、弱化道德的诸多危害等问题。以此为基础进一步阐述了当前中国社会道德冷漠的五大原因为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社会管理理念的扭曲、学校道德教育的失当、大众媒体引导体系的不健全以及道德行为中个人利益维护机制的滞后。最后提出要化解当前中国社会道德冷漠的有效途径应该从全面提升社会道德水平、构建公平正义的经济社会秩序、强化正确的社会舆论引导和进一步推进道德法执法进程等入手。力图对解决当前中国社会的道德冷漠问题做出更为深入、全面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