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云开山自然保护区地处华南地区热带和亚热带过渡区域,是多种植物区系成分交汇之处,孕育着丰富的植物资源。本论文对云开山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区系的地理成分及植物资源进行探讨。同时对云开山自然保护区的珍稀濒危种子植物和外来入侵植物的现状及植被类型进行了调查与分析。1.云开山自然保护区地理位置上处于泛北极植物区与古热带植物区过渡界限上,区系起源古老,种子植物区系组成丰富,有野生种子植物1765种,隶属于169科768属。数据分析表明,茶科Theaceae、壳斗科Fagaceae、樟科Lauraceae、紫金牛科Myrsinaceae、茜草科Rubiaceae等为本地种子植物区系的代表性科。在地理成分上,云开山自然保护区植物区系科、属的地理分布类型均以热带-亚热带分布区类型为主,同时掺杂温带成分。区系科、属水平上的相似性系数比较均表明,云开山自然保护区与广州关系最为密切。2.据调查云开山自然保护区保存着一批珍稀濒危植物和国家重点保护植物,依据五个法定文本对珍稀濒危保护植物进行描述,统计了云开山自然保护区共有珍稀濒危保护植物110种,隶属于28科63属。3.云开山自然保护区内种子植物资源非常丰富,有药用植物800余种、用材植物140种、食用植物资源180种、油脂资源84种、纤维植物资源118种、芳香油类植物资源38种、鞣料植物资源57种、景观植物资源100余种、蜜源植物110种、其他用途植物40种。本文同时也对种子植物资源保护及开发利用提出了建议。4.云开山自然保护区有6种植被类型。外来入侵植物28种,隶属于13科23属。对保护区内的外来植物应当加强监控,防止入侵扩散造成重大生态灾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