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记忆如何可能?——保罗·康纳顿社会记忆理论的再阐释

来源 :华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mon25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记忆是作为个体的每一个人所具有的一项基本的能力,通过记忆我们可以获得以前那些自己未曾亲历的事件和知识,同样,在当下的生活中,正是因为记忆的存在,我们才有了保留关于实践中的一切经验和知识的可能,无论对于个体还是社会,记忆的作用都是无法忽视的。记忆作为个体的机能被认识的程度是比较深刻的,但是关于社会的记忆这样一个概念,并没有在社会中得到完全的认识,对它的关注更多的停留在学者的研究中,在当今的社会中,记忆的作用越发被社会认识,寻找属于自己的记忆是一项必须而且十分重要的工作,因为,在某种程度上,掌握着一个社会的记忆,便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控制它的发展,记忆这种属于过去的事物往往为现今的社会存在提供了一种合法性的依据,因此,我们不再可以忽视它,而是应该去发现它的价值。保罗·康纳顿对于社会记忆的研究为我们了解自己生活的社会世界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作者认同存在一种叫做社会记忆的事物,并且认为关于过去的形象和回忆性的知识,是在仪式的操演中传播和保持的,而仪式的操演和传播,又离不开实践的作用,身体的实践则尤为关键,正是在身体的参与之下,通过仪式的操演,那种希望通过仪式被记忆的记忆便慢慢成为了社会记忆,经过时间的积累,最终完全成为了社会的记忆,从而对社会产生影响。   本文通过对康纳顿社会记忆理论的解答读与阐释,旨在说明在社会记忆生成的过程中到底是哪些因素在起着关键的作用,它们是如何发挥自己的力量来促成社会记忆的生成,在社会记忆生成的过程之中,又是哪些因素参与其中并发挥作用,希望通过本文的讨论,可以使我们对于社会记忆的理论及其产生的过程有一个更清晰的认识与把握。
其他文献
农村的改革和发展一直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难点和攻坚点。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城乡一体化”、“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等背景政策的促动下,“合村并居”工程应运而
农民集中居住是伴随着城市化、现代化的进程而出现的,是农村城镇化过程中各地区的一种探索性、创造性的实践活动。然而,随着农民集中居住在全国范围内的大力推行,一系列问题不断
自收缩是引起铁路高性能混凝土早期开裂的主要原因.本文研究了不同水灰比、不同粉煤灰取代率、不同养护条件对铁路高性能混凝土的强度、收缩性能和抗裂性能的影响.合理的粉煤
谢觉哉是我国杰出的社会活动家、教育家、新闻宣传家和著名学者。土地革命时期,谢觉哉受党中央的派遣,来到洪湖苏区,任中央湘鄂西省委秘书长兼省文化部副部长。1933年调中央苏区。后经二万五千里长征,到达延安,成为著名的勤政为民的“延安五老”之一。历任中央政府西北办事处内务部长、秘书长、司法部长、代理最高人民法院院长,为陕甘宁边区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建国后,谢觉哉任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任内务部部长、最高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