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B系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树突状细胞的检测和体外培养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see_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1)通过检测B系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B lineage 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B-ALL)患儿治疗前后体内髓系DC(myeloid dendritic cells,mDC)和浆细胞样DC(plasmacytoid DC,pDC)的比例,以便了解ALL患儿体内DC亚群的水平并探讨其与微小残留病(minor residual disease,MRD)的关系,为今后应用DC瘤苗清除MRD寻找合适的治疗时间点。2)通过体外培养B-ALL骨髓(bone marrow,BM)的单个核细胞(mononuclear cells ,MNCs)得到ALL来源的DC,为体外制备具有抗白血病作用的DC奠定实验基础。方法:1)选取B-ALL初诊患儿35例,治疗第33天的患儿20例,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其外周血(peripheral blood,PB)和BM中CD11c+mDC和CD123+pDC的比例,同时定量监测B-ALL患儿治疗第33天的MRD数量。2)选取B-ALL患儿12例,初诊7例,完全缓解(complete remission,CR)5例。从其BM中分离出MNCs,在体外联合不同细胞因子培养7-10天(初诊者应用CD40L+IL-4,CR者应用IL-4+GM-CSF+TNF-a)。用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流式细胞术测定免疫表型(CD1a、CD80、CD83、CD86、CCR7和HLA-DR),MTT法检测混合淋巴细胞反应。结果: 1) B-ALL初诊患儿PB和BM中CD123+DC、CD11c+DC比例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01)和治疗第33天患儿(P<0.01),治疗第33天患儿PB中CD123+DC比例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Z=-2.326,P=0.020);同一患儿不同部位(PB和BM)检测结果比较,初诊时PB中DC的水平(无论CD123+DC还是CD123+DC)与BM中DC的水平具有显著相关性,而治疗第33天时两者无显著相关性,治疗第33天时PB中CD123+DC的比例明显低于BM中(t=-2.539,P=0.02);患儿治疗第33天CD123+DC、CD11C+DC的水平与MRD无显著相关性。2)11/12例B-ALL细胞体外培养后可见典型的DC样细胞;这些细胞表达CD1a、CD80、CD83、CD86、HLA-DR和CCR7,且具有刺激同种异体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随DC数量的增加刺激作用逐渐增强。结论:1) B-ALL儿童初诊时体内两类DC表达水平显著下降,经治疗后水平明显上升;治疗第33天DC的表达与MRD的水平无显著相关性;同时检测BM和PB部位中mDC和pDC的水平更能反映机体免疫监视功能。2) B-ALL细胞体外培养可以诱导分化成为具有典型DC样形态、表型和功能的细胞,为DC瘤苗清除MRD奠定了实验基础。
其他文献
农村、农业、农民一直是关注的重点,党的十七大提出了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战略目标,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是党和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是保
目的探讨经口气管插管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预防措施。方法对实施机械通气的31例患者采取有效的气道管理,确保呼吸道通畅,减少VAP的发生。结果31例患者发生VAP 13例,死
利益相关者管理理论是理论界研究的一个热点。从现有的利益相关者理论的文献看,对于利益相关者管理的研究大致是遵循着个体视角、关系视角、网络视角这样一个路径展开的。不
目的探讨产后个体化护理提高母乳喂养率与产妇生活质量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2月—2015年3月期间收治的106例产妇,将其按照护理措施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3例,观
为了探讨民办高校青年教师的职业压力现状,并对此提出一些行之有效的对策,本研究以压力理论和教师职业压力理论为基础,编制了《民办高校青年教师职业压力调查》问卷,进行调查
受全球化趋势的影响,很多酒店经营者开始尝试给酒店增加一些地域文化特色的设计元素,以提升酒店的文化内涵,这不仅可以为客人展示当地的文化特征,带领他们体会当地的民族风情
目的分析注射用尤瑞克林对脑梗死的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4月至2018年9月收治的脑梗死患者68例为研究对象,随机数表数法分为对照组34例,观察组34例,分别予以常规药物治疗
<正>我们仿效BBC的广播节目"60秒改进世界"(Sixty Second Idea to Improve the World)推出了"改进建筑60秒"栏目,每期将在世界范围内采访两位人物,请他们就建筑、城市、景观
期刊
作为台湾文坛的一个老作家,朱西宁从五○年代开始就因参与军中文艺创作而声名远播,在当时曾产生过重大影响;之后的近半个世纪里,他坚持创作,锐意进取,参与和见证了台湾当代文
吴文英是南宋词史上风格独特的一位大家,其词集以“梦窗”为名。本文从解读梦窗词的艺术特色与感情内蕴出发,结合吴文英清客词人身份和感情经历,对词史中倍受争议的梦窗词进